一把钥匙引发的信任关怀:观钥匙阿姨有感 |
发布日期:2012-09-21 |
5年前的1个答应,5年后的30多把钥匙,一串串熟悉的钥匙声响,一个并不年轻却依然矫健的身影,无数个或紧急或温馨的时刻……微电影《钥匙阿姨》在一个个让人感动的镜头中完美落幕。 微电影《钥匙阿姨》以常州“道德讲堂”典型人物徐琴秀帮20多户邻居代管30多把钥匙,长年义务照顾社区老人的感人事迹为素材,再现了邻里间彼此关爱、互相帮助的融洽景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互信互助对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信任”就是相信并加以任用的意思。任何一种信任都是建立在信任者和被信任者之间的关系,前者愿意信任后者,后者值得前者信任,信任关系才可能形成并长期保持。但是,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现象的屡屡出现,社会生活中的人情味似乎越来越淡,人际关系日渐紧张,信任危机也日益严重。那么,如何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呢?笔者认为人人敞开心扉,卸下过多的防备,以诚待人,互信互助不失为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努力方向。 当前,信任关系的难以形成,原因有很多种,但最为根本的是不少人往往紧闭心门、过多地自我设防,不愿迈出信任他人的的第一步。以“中国好人榜”好人徐琴秀的事迹为例,5年前徐阿姨收到第一把钥匙时也曾有过这样的犹豫:做好事会不会做出麻烦来?个别不愿意把钥匙交给徐阿姨的老人也曾这样琢磨过:钥匙丢了怎么办?如果家里东西找不着了,谁能说得清?但时间是试金石,随着时间的推移,徐阿姨热心帮助邻居,真情奉献他人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每一位交出钥匙的人。对徐阿姨而言,一把把钥匙就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她与邻居间无言的道德契约。正是因为徐阿姨对这份契约的真诚守护,现在花苑小区的居民们非常放心地把自家钥匙交给她。邻居与徐阿姨之间的信任在时间的考验下慢慢地成长着。“钥匙阿姨”的倾情守护打消了邻居的种种顾虑,邻居们的肯定和支持也坚定着徐阿姨信守承诺、无私奉献的信念和信心。双方敞开心扉,以诚相待是每把钥匙背后的信任得以建立并长期维持的关键所在。 也许会有人说,“钥匙阿姨”的故事只是个例,生活中还有不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人被诬陷被敲诈的现象。诚然,这些失德现象让热心人心寒,让好心人却步。然而,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前面我们说过的“钥匙阿姨”与邻居的和谐关系也不是一瞬间就建立的。在仍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正是那把开启信任的第一把钥匙——你第一次信任的人或你第一次迈出信任脚步的事。 微电影《钥匙阿姨》在互联网上映一星期即达到600多万人次的播放量,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任菲莉、董明等纷纷在微博转发并评论“钥匙阿姨”事迹,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关于“信任钥匙”的大讨论。正如网友“哲理妙语”说的那样,一把钥匙是信任,一个密码是信任,我们应该谢谢那些给过我们家门钥匙的人,谢谢那些给我们说过银行卡密码的人,谢谢那句:“我把钥匙给你,你各人去我屋头就是了。”谢谢那句:“我把密码给你说,你各人去取就是了。”信任,很重要,不辜负信任更重要……是的,主动去信任是信任关系建立的开始,不辜负别人的信任则是信任得以长久保持的必要保证。我们感谢让自己第一次去信任的人,也感谢第一次信任自己的人,我们更不会忘记让我们迈出信任第一步的那件事。 真诚地敞开心扉,敢于信任他人,勇于承担他人的信任,信任就会常在我们身边。 我们期待,每个人都能找到开启信任的那把钥匙,在诚信之路上走得更宽更远。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