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孤儿常州寻亲 2对亲人基本确定亲属关系 |
发布日期:2012-09-21 |
在昨天上午的见面会上,青岛、常州方面有2对亲人基本确认了亲属关系。暂时没有在见面会上找到亲人的寻亲者,并没有放弃希望,都在忙着丰富自己的寻亲资料,并留给当地媒体和福利中心以及热心人士,以便下一步继续寻找亲人。 虽然这次“青岛孤儿寻亲”的活动已经结束,但如果你家里有离散亲人,或者有什么线索,你可以继续和晚报热线进行联系。晚报热线:86633355。 曾感慨自己是寻亲团中最不幸的窦振美说: “今天我是最最幸福的人” 寻亲见面会之前,记者接到了新北区一位孙先生的电话,说青岛寻亲团里的窦振美长得特别像他家里人。“尤其是侧面,特别像。” 孙先生说,86岁的老母亲看到报纸上的寻亲报道,觉得窦振美跟她早年送掉的三闺女极为相似。母亲一定要到寻亲见面会去和窦振美见一面,再摸一下她的后脑勺,看看那里有没有一道刀疤。 寻亲会定在上午9点开始。孙先生扶着老母亲八点半就到了。因为体力不支,又加上窦振美还没有到会场,老太太一来,就在椅子上躺下了。 见面会刚开始不久,主持人还在介绍寻亲概况,躺在一边的老太太突然坐了起来,哆嗦着就要下地。“让我来看看呢,让我看看呢……”一边反复念叨着,一边就走到每个女士的背后,逐个撩开她们的头发,连记者的也不放过,每看过一个,都会摇摇头。 孙先生说,母亲这是在找那道刀疤呢。 当年,老太太的女儿被送走前,头上出过疖子,开过刀。这么多年,老太太都凭借这一特征去寻找女儿。 听到这话,窦振美失望得快哭了,因为她的后脑勺上没有疤痕。 孙先生急忙安慰她说,送走时妹妹还小,疤才那么明显;这么多年过去了,正常长在皮肤上的疤痕都淡了,更何况是代谢最快的头皮呢? 说着,他还跟窦振美比起了手:“看,我们家里的人的手,宽宽厚厚,手指头儿短,都是一样的。” 没多久,孙先生68岁的大哥也赶到了见面会现场。 “血型一样,侧脸、鼻子几乎一模一样。”窦振美掰着指头说。 大哥的性格和窦振美一样豪爽,两人谈笑间不时有旁人惊奇地说,“你们真的是兄妹吧,长得太像了,尤其是侧脸,跟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每次听到人这么说,他俩都笑得特别开心。 因为年老体弱,孙先生的老母亲坐一会,就得躺在凳子上歇一歇。可她的手却一直拉着窦振美,紧紧地,不肯撒手。每当窦振美质疑自己的身份时,老太太就会说,“你看咱俩像不像!怎么会不对呢?” 整个寻亲会,窦振美都没再和别的寻亲者交流。就连午餐时,她也一直陪着老太太,给老人夹菜。看着老太太边笑边吃她夹的菜,窦振美说,今天她是最最幸福的人。 #p# 五处信息都一样,沈女士瞅着李先生的照片直发呆 “他跟我三哥长得可真像” “大姐你看,他跟我三哥是不是长得特别像。跟我长得也有点像。”自从青岛早报的记者翻出手机里李先生的照片,沈女士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那张照片。 父母打鱼养不活七张嘴 “我母亲现在已经84岁了,有时候还会犯糊涂,但有一件事她从来就没有忘记过,那就是她想在有生之年跟失散多年的儿子见上一面。”沈女士告诉记者,除了被送走的哥哥,她还有5个哥哥姐姐,这么多年来,兄妹几个从未间断过寻找这个失散多年的兄弟。 “三哥刚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七口人,全靠父母在公社干活,挣工分养活全家人,家里的粮食从来就不够吃。”沈女士称,当时他们家在常州市郊区的大滆公社,父母在太湖参加集体打鱼挣工分,为了养活家里七张嘴,父亲经常回到公社预支口粮。 襁褓中三哥被送去青岛 “哥哥可能是在1968年七、八月份出生,母亲还记得当时天气比较湿热。”沈女士称,虽然他们家属于常州市辖区,但离无锡市比较近。当时父亲带着母亲到无锡市河埒口医院分娩,正好沈女士的一个远房舅妈也在医院生孩子。远房舅妈有一个亲戚嫁到了青岛,但是家里面一直没有孩子,想从别的地方抱养一个。沈女士父母通过沈女士的舅妈把襁褓里的三哥送去了青岛。 母亲盼望着儿子能回家 “三哥被送走以后,父亲曾经多次到舅妈家打听他的消息,刚开始舅妈还透露一两句,等到三哥慢慢长大后,舅妈就不欢迎父母去了。”沈女士称,20多年前父亲得了癌症,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舅妈家的地址也随着一次搬家被弄丢了。 青岛早报记者带来了三哥的照片 9月13日,沈女士的母亲得知本报记者要去青岛采访寻亲者,流着眼泪将小儿子的信息写了下来,希望记者能够将这个信息带到青岛,把她日思夜想的儿子带回她的身边,哪怕看上一眼也好。 “姓沈,男孩子,出生的年月日,送到的地方,养母是纺织女工,这些和我三哥的信息都一样,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瞅着和四哥神似的“三哥”的照片,沈女士依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等时机成熟了无论如何要见一面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和沈女士的三哥神似的青岛李先生的电话。 “养母已经去世了,她临终前把一切都跟我挑明了,可是养父一直不提我是抱来的这件事,他80多岁了……”李先生说,如果现在让养父知道他在寻亲,那么养父一定会很伤心。李先生要了沈女士的电话,说只要时机成熟,他一定会回常州来看看。 #p# 孙海青和王云英请我们帮忙登一下她俩的照片 “我们再努力找找,或许就跟亲人遇上了”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寻亲团抵达常州前,记者也没能拿到孙海青和王云英的影像资料。为此,她俩请求我们也登一下她们的照片。 孙海青说,她20岁就知道自己是从常州抱到青岛的孤儿,本名“常青”,母亲觉得太男性化才改成“海青”。1966年被人遗弃在常州,辗转到无锡孤儿院被领养走。到青岛时多年水土不服,常常出疹子,一挠就起很大的包。 王云英的身世非常可怜,1964年出生的她2岁时被丢在火车站候车室。那时候她右耳有严重的湿疹,两个大腿上有明显的疤痕。 王云英和孙海青请求,一定要让她们的照片见报。即使见报后依然没有人与之联系,她们也没有遗憾了。“我不能放弃最后的努力,万一我的家人也在找我,我再努力一下,或许就能跟亲人遇上了。” 如果您能为她俩的寻亲提供线索,请速与本报86633355联系。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