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辩论队:存诚能贱 求“真”重于求“胜” |
发布日期:2012-08-07 |
荣获“东吴杯”全国首届中学生辩论赛亚军的省中辩论队由梁歆佚、朱雅惠、顾越、王其其、陈默、俞洋6位同学组成。 带队的欧阳老师、向老师告诉记者,在省常中,高一年级以每日的晨会给学生提供演讲舞台,不定期举办演讲比赛,高二学生中则开设辩论赛,从班级到年级,喜爱辩论的同学脱颖而出。已有3年辩论基础的省中,此次与“东吴杯”的相遇可谓有缘又擦出了火花。 陈默,一个喜欢全新体验的男生,轻松地谈起了自己走进辩论队的历程:“省中学生社团很多,我就搞了个航模社,自己当社长。学生话剧节的时候,出演《家》里面的觉慧一角,反响还不错。后来是合唱节中当过领唱,演讲赛中表现也还行,自己也没料到能那么富有哲理、抑扬顿挫地表达观点。再后来就是参与辩论,同学们觉得我的长处是当一辩,适合开篇陈词一角。” 7月9号,6名学生及两名老师接受任务——赴苏州大学参加全国首届中学生辩论大赛,同时对阵学校及辩题也交到了选手手中。 欧阳老师仔细研究了辩题和小组赛对阵学校辩题,省常中与强手杭州二中、南京金陵中学分在D组,辩题是“中学是否应开设辩论课程”。省中对杭州二中是反方“中学不应该开设辩论课程”,对金陵中学是正方“中学应该开设辩论课程”。经分析发现与杭州二中的辩论最难打。一是调查发现杭州二中实力强大,二是辩题不利于反方。只有攻克杭州二中,方有出线可能。 队员们先自己查找资料,撰写辩论稿,下午集中后讨论交流,指导老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修改撰写。因为有的同学要上托福,有的上提优班,有的要参加竞赛,有的家长不太支持,整个准备过程并不如意。老高三的优秀辩手向亮、俞璐还来当陪练,他们又推荐了优秀辩手王嘉恩,王嘉恩出发前连续四天每天下午与队员一起探讨辩题,修改稿件,出谋划策,有时直到晚上。 25号晚上8:30分,省常中与杭州二中交锋,场上双方各展才华,交锋激烈,场面上省常中似乎占有一定的优势。此次评委评议时间近半个小时,远远超出了规定的十分钟。最后省常中以4:5惜败于杭州二中。26号中午对阵金陵中学,以7:2获得胜利。此时该小组出现了胜负连环套现象,省常中最终按照总票数以1票的微弱优势出线。 进入半决赛,省中以“电脑游戏对中学生弊大于利”对阵镇江一中,该校淘汰了深圳中学、天一中学进入半决赛。省常中队最终以5:0获胜,进入决赛。 7月27日晚上6点,决赛对阵上海市东中学,对方辩题“拒绝平庸,生活更精彩”。该校辩论队多次获上海市中学辩论冠军,并曾获第一届世界中学生华语辩论赛冠军。主评台湾世新大学知名辩手黄执中评价说,“这场决赛非常精彩,双方都表现非常出色。” #p# 辩论,是技巧还是生活态度? 6名选手中,王其其与顾越几乎到了“精神分裂”的地步,她们在小组赛两场比赛中都要上场,分别站在正、反方亮相。由此打开话题,从某种角度而言,辩论似乎难脱卖弄口舌之嫌,选手内心真实的声音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样的赛制,让我们对于‘应不应该在中学开展辩论课程’这个问题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我个人的结论是:我们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的开展辩论活动、辩论赛,有能力和要求的学校可以开展辩论校本课。辩论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对于问题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王其其谈到。 当然,辩论一定是需要技巧的。“在辩手训练营中,感受最深的还是评委讲述三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针对于A到B进行反驳的三种观点,可以是A不一定能到B,可以是没有A也有B,也可以是B不重要。例如‘男人很累因为要当兵’,在这句话中就可以理解为A是‘男人很累’,B是‘男人要当兵’,再按照以上三种思维来自我练习,效果很显着。”朱雅惠及陈默都特别指出。 “第一场赛完我们就总结,要善于根据对方的回答灵活应对,比如对方说不开辩论课程可以到大学听讲座,此时完全可以追问‘各中学都有这样的条件吗’,这样会更有效果。而我方观点一定要在自由辩论中充分展开,不能等到四辩中再说出。”欧阳老师就技巧进行补充说明。 决赛的较量,省中选手明显不适应对方的辩论模式。“打个比方吧,如果你说火车票实名制的实行大大减少了‘黄牛’,用它作为己方的论点,对方应对——‘黄牛’多与少本来在不同的时间段就不同,有没有可能你去调查的时间正好是在淡季呢,就是没有实名制,‘黄牛’也大大减少呢?有没有可能你得到‘黄牛’减少这个结论跟实名制并没有实质关系呢?这时,你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想,对呀,的确有这种可能,这时这个论点就站不住脚。所以,我们在辩论技巧上还是要多花功夫,取长补短。”王其其进行了举例说明。 “再好的技巧,都必须与内容相关。这次‘东吴杯’最大的特色是选题与中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辩题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喜欢这类感兴趣的话题。相反,诸如‘顺境、逆境,哪一个更利于成才’之类的辩题,我就觉得没多大意义。一个人,不是想‘顺’就能样样顺,更不是想‘逆’就能‘逆’得起来的。”王其其做了补充。 即便是电脑游戏的辩题,我们也希望通过辩论,在学生娱乐和学业上寻求一个平衡点,以达到学生、家长、社会都满意的方式。辩论并不是耍嘴皮子功夫,更多的是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这对于政策制定者决策的合理性与客观性都是有帮助的——几位同学采访中都谈到。 存诚能贱,人生厚积薄发 带队的向老师谈到,辩论,有求“真”与求“胜”之区分,“真”侧重于对事物与现象更客观公正的分析与解读,而“胜”则对一场比赛的输赢最为关注。虽说求“真”并不排斥求“胜”,但执行起来,风格上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这一说法得到了几位学子的一致认同,抛开胜负,收获颇丰,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辩论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省中学子们辩论之后新的人生感悟。 “身为省中人,以前一直都是想拒绝平庸,但从未想过究竟什么是平庸怎样是拒绝平庸,而通过辩论,我更加倾向于一种接受平庸的心态。这只是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不是单单意味着没有追求或是甘于现状。我还是想要好好学习提高成绩,争取更加卓越的名次,但我接受平庸,接受自己并没有非常聪明的头脑,接受自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我接受平庸,但依旧心怀梦想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我还是想要努力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人生提升自己,但我接受平庸,接受自已一个人没有办法搞定一切的现实,接受自己需要平平静静默默付出;我接受平庸,但依旧活跃于各项活动依旧自得其乐。这些种种新的积极的人生感悟,我想都是辩论所带给我的新思维。” 朱雅惠坦诚表白。 王其其曾在赛场上陈述省中教训“存诚能贱”,接受采访时她感叹:以前一直没有好好想过,现在才开始理解,省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校训。 几名选手中,于洋上午参加完全国奥数竞赛下午直奔苏州赛场;陈默曾赴南航拿过全省航模二等奖;梁歆佚赴复旦参加过二次模拟联合国社团大赛,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朱雅惠去年暑假参加北大模联东南分会的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英文场)获得BEST COOPERATION(最佳合作奖)……似乎每个人选择拒绝平庸都合乎自然,然而面对如今的感悟,你难道体会不出辩论的魅力与价值所在吗? 黄执中老师说:“在平时,我们说的话有可能不被人接收,但我知道在辩论时,我的每句话别人都是认真听的。”这场辩论也让几位学子体会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要学会听到他人的观点,懂得倾听——这对人生而言其实很重要,可惜好多人都没意识到。 “对我来说,友谊是最大的收获,5位同学、2位老师与我组建成一个新的家,彼此就如家人一般,明年的世界华语中学生辩论公开赛也许已不再是我们代表省中参赛,但今后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几个永远是朋友。这种并肩作战凝聚的友谊,远不是如今日常的校园环境所能提供。身为记者,为何不多呼吁更多的学校开展更多的社团活动,为什么大人老要觉得做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是弊大于利呢?大人们老是教导千万别对什么东西上瘾,可人这一辈子,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上过瘾,有什么意义?”陈默反问记者。 梁歆佚,这个直性子的女孩告诉记者:“我可不喜欢在一场场的比赛中染红了双眼,渐渐忘记了应承下比赛的初衷是为了学术为了见识为了奖状还是为了给学校长脸。已经不是那个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时代了,不主动不懂人情世故不会笼络人心的金子和泥沙没什么两样,不断有东西在拷打你是现实的利益更重要还是心中虚无缥缈的花田更美好。如果有一天,我能有足够的能力,我愿意成为制订规则的人。假如有那么一天,我希望自己不要忘了高中时代的豪言壮语。” 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睛,记者心里升起一丝感动。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