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家”武警新疆总队副总队长张锁明少将 |
发布日期:2012-08-09 |
“八一”前夕,刚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警衔的新疆武警总队副总队长张锁明,回到家乡金坛,给华罗庚中学的学子和大学生村官们作了一场国防教育报告。 趁隙,他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我就是标准 1978年7月,19岁的张锁明高考落榜回到家。学校老师知道他爱好体育,篮球打得好,人又勤快、诚实,就让他到学校当了一名体育代课老师。当年年底,张锁明报名参军。走的时候,妈妈对张锁明千叮咛万嘱咐:“吃苦不怕,就怕没苦吃。要当兵就要当好兵,不要给家里丢脸。” 一路北上,张锁明来到吉林武警某部当兵。在部队,这位憨厚的江南农村小伙子,时刻不忘母亲的教诲,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我,哪里最需要,我就在哪里出现。他克服环境气候不适,坚持刻苦训练,各项考核门门优秀,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1981年,他带领全班战士到偏僻的老爷岭山洞驻守,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战友们一起在山上开垦荒地,种上耐寒的蔬菜,还砍来树杈,依着山坡搭建了猪棚,养了10多头猪,实现了自给自足,不仅为部队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还把这“兔子不拉屎”的老爷岭,开发成一个南方农庄。 1982年7月,张锁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锁明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班长、排长、中队指导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 长白山深处,白山湖畔,驻守着一支保卫白山发电厂的英雄部队,这就是武警吉林市支队九中队。这个中队是全国武警标兵中队,多少年来,九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十余次,还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1987年,张锁明调到九中队担任第十五任指导员。张锁明深感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信任,也感到深深的压力。 “我就是标准!”这是历届中队干部对战士常说的一句话。张锁明毫不含糊,以同样的标准严于律己:每天第一个起床,第一个站在出操队伍前,5公里武装越野,总是跑在队伍最前面,肩上还时常替战士扛上两支枪。 电厂在偏僻的深山老林,气候恶劣,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0多摄氏度,每年冰雪覆盖期达7个月之久。白雪皑皑,白山湖坝口寒风呼啸,前往冰天雪地的哨位执勤战士,稍不小心就会被吹起来,再摔得老远……尽管条件艰苦,但张锁明和战士们始终视大坝为生命,把哨位当战场,确保了大坝和电厂安全运转。 #p# 敬礼,妈妈! 1991年,张锁明调任白山支队任支队长。官职大了,他更感自己肩头的责任重大。 1992年8月,白山市一个歹徒杀人后身绑炸药,冲进乡派出所,将派出所民警关在里屋,准备同归于尽,还危及到周边十多户群众。张锁明接到命令后,率领武警官兵迅速来到派出所,与身绑炸药的歹徒斗智斗勇,答应他安排直升机飞往俄罗斯的要求,以便稳住歹徒,最后利用给罪犯送水的机会,张锁明只身进屋倒水,并趁歹徒接杯之机,一步上前,一把擒住歹徒的颈项,将其制服。 1995年7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向白山袭来。身为武警白山市支队长的张锁明,带领战友们冲到了抗洪第一线。当他们救出许多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准备修整一下时,新的情况出现了,在茫茫洪水中有一个浑江的小村庄淹得只剩下一个小孤岛。孤岛上困着许多的群众,正向他们呼救。这时,船没有了,救生筏也没有了,连可漂浮的木头也找不到一根,加上天即将黑下来,洪水不断上涨,小孤岛随时淹没。张锁明知道这些东北群众根本不识水性,就连身边几个战友也没有一个会游泳的。人命关天,有几个战士准备下水去救老百姓,张锁明连忙制止他们。 “那怎么办啊?总不能见死不救啊?”战士们心急如焚。千钧一发之际,张锁明把手电筒交给一位战友,自己挎上绳子,纵身一跃,跳进滚滚的洪水,挥舞双臂,奋勇游向对面的小孤岛。登上孤岛,他用绳子系着群众,防止滑手后再遇危险,深的地方背着群众自己游,浅的地方一起蹚。一趟、两趟、三趟,他来来回回整整游了54趟,直到将小孤岛上最后27名群众全部救到安全地方。天微亮时,小孤岛已淹没在洪水中。而张锁明,已累得躺在地上睡着了。 对待人民群众,张锁明是这样的爱;面对凶残的歹徒,他则是嫉恶如仇,毫不手软。1997年夏季的一天,白山市有一名持枪歹徒杀人后猖狂逃进了山林。为了围捕持枪歹徒,张锁明带领整个支队的官兵包围了整个山林,分头严守各个道口,并分块搜索,缩小包围圈。张锁明故意空开一个口子,没有安排武警把守,而是自己隐藏在暗处,等待歹徒出现。经过四天四夜的围捕,那名歹徒果然在张锁明守候的道口出现了。张锁明面对持枪歹徒,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大声喝令他缴枪投降。疯狂的歹徒狗急跳墙,向张锁明举起了枪……“砰”的一声,张锁明的枪声先响了,歹徒栽倒在地。 在白山市围捕歹徒的庆功大会上,被害人的母亲流着泪,“扑通”一声跪在了张锁明的跟前,张锁明扶起她,真诚地喊了一声:“妈妈!我就是您的儿子。”接着他向眼前这位妈妈“啪”一个立正,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军礼!稍顷,台下掌声雷动…… 鉴于张锁明在抗洪和击毙歹徒中的突出表现,部队分别给他记一二等功各一次,吉林省委、省政府还授予他“抗洪勇士”称号。1997年底,上级将张锁明从白山市调到武警吉林省总队任副参谋长。 1998年7月23日,张锁明被评为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组委会给张锁明的颁奖词是:白山赤子,面对汹涌而来的洪魔,你奋不顾身,把数百群众的生命高高举过头顶;面对气焰嚣张的劫匪,你大智大勇,把一只只撕扯人质安全的黑手悉数斩断。你一次次选择靠近死神,为的是把生命阳光带给在死神面前挣扎的人民群众。你用自己的无畏和果敢,告诉身处危难的人们:“不要怕,我来了,我是中国武警。” #p# 好男儿志在四方 1998年8月14日嫩江上游决口,洪水顺流而下,镇赉监狱必将受淹,驻镇赉的省监狱管理局有9个监狱10000多名犯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德江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转移犯人,同时将4000名老弱病残和重刑犯人,先转移到白城监狱羁押。押解任务由吉林武警总队完成。总队迅速制定了周密的押解方案和临时看押勤务方案,确定了多批次、小批量、重兵力、保安全的行动原则,采取集中编队、运兵车与押犯车一夹一的办法,实施严密押解。作为总队副参谋长的张锁明一马当先,和作战处长章志刚一起,主动到一线组织勤务,确保一线指挥的组织指挥协调的科学高效。吉林武警二支队由总队政委孙培才和张锁明带队,首次出动武警78人,开动16辆军车,4辆运兵、8辆运犯人。 18日一早,车队按时出发。张锁明主动出谋划策,积极配合政委孙培才指挥押解。很快将第一批的315名犯人,安全顺利押送到了白城监狱。这也为吉林武警部队接下来顺利完成10000多名犯人大转移的押解艰巨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1天后,万名囚犯大转移任务圆满完成,没有死伤和逃走一名服刑人员。张锁明和战友们共同创造了世界押解史上新的奇迹。 2011年6月,武警总部决定调张锁明到新疆总队任副总队长。总部领导告诉张锁明,与吉林相比,新疆是反民族分裂、反恐、反宗教极端斗争的最前沿,条件更加艰苦,你要有思想准备。 来到新疆,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还要复杂。2011年7月,张锁明刚到新疆不久,就相继发生了“7·18”、“7·30”和“7·31”3起恐怖事件。张锁明立马投入到反恐斗争当中,结合自己多年的反恐经验,积极参与前敌总指挥,迅速平息了一起又一起恐怖动乱事件。 来到天山脚下,张锁明一头扎到基层,整天沉在下面,熟悉环境,掌握情况。半年不到,他走遍天山南北,五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罗布泊南库姆塔格等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大沙漠地带。 人们看到,一束橄榄绿,从白山老林走来,正走向茫茫天山深处。 他是白山赤子,他是天山卫士! 人物简介 张锁明,1959年出生在金坛市朱林镇西岗村,1978年毕业于西岗中学,同年底入伍,多次荣立一、二等功;1997年底,任武警吉林省总队副参谋长,1998年获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称号,受到中央军委和国务院表彰,2011年6月,任武警新疆总队副总队长;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