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四校联“晒” 常州各高校的大学社会实践特色
发布日期:2012-08-10

  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每年暑假都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集中“爆发期”,2012年暑假已经过半,不少实践队已经结束了暑期实践活动,进入后期整理。那么今年在常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何亮点?在备受质疑声中,有何创意吗?

  每到七八月,大学生暑期实践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学生们利用暑期参加到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的暑期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见识,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做好各种积累。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多已完成任务,顺利“班师回朝”。面对林林总总的社会实践成果,各大媒体鼓励报道大学生实践的同时,质疑声也不断涌现。更令人担忧的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获得,例如:“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书范文”等,浮躁的外界环境干扰下,大学生该如何真正做实践?

  《中国教育报》将当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异口同声”“蜻蜓点水”“学无所用”。“异口同声”指很多实践活动都大同小异,难以有新意、有突破;“蜻蜓点水”指对待实践课题,鲜有深入思考,常常对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问题表面,在实践过程中也有“走过场”,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学无所用”则是指一些实践活动未充分利用队员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结合专业优势,一味求“苦”求“累”。类似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一些学者对时下高校社会实践总结为“重视形式,忽视内涵;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准备不够,止于表层;流于形式,实效不大”。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进行实践?

  记者在采访中认识到,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和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社会才会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大学生也应该勇于承担,积极参与到实践行动中来。同时,一要认知社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学知识、长本领;二要理解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提高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认识,加深对政策法规以及社会各阶层群众的理解;三要服务社会,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尽己所能,多做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在常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依然风风火火,效果如何呢?常工院理学院“关于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的调查”小分队,把目光锁定在常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做了一份大学生暑期实践调查,调查显示:(1)98%以上大学生最希望通过暑期实践锻炼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2)70%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跟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暑期实践项目来进行实践;(3)同学们认为实践中最重要、同时也是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团队合作,默契感强的团队往往能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完成实践目标;(4)同学们参加暑期实践感到最大的困难在于项目的申请方面所能得到的指导不够。

  看到问题的同时,他们也在努力前进。从征集到的在常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稿件中,记者看到更多的是谦虚、努力和认真。常大的《常州地区典型农村房屋安全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分析》、常工院《常工溢豪爱心家教》、江技师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些实践或深入国家时事,或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或是兴趣使然,都展现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管出发点是什么,大学生们都努力想好好利用假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为大学四年新添一笔。“有很多事,当你袖手旁观时,也许没有多少感觉,甚至以为不过如此;而当你真正融入其中时,才知道其中的难处,从而会感悟到很多”,这是网上一位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感想。

#p#

  记者想向大学生们说一句——“亲,不要让你的大学社会实践毫无特色、毫无成果哦!”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四校联“晒”

  1、来自常州大学

  关键词:城市发展

  项目名称:寻找常州历史文化之根——青果巷人忆青果

  项目特色:用微电影、名人采访、老宅名人说旧事相结合的多样方式展现文化、锻炼学生

  回忆青果:通过采访当地百姓和名人,录制成视频和录音,整理成视频、声音和文字素材,搜集青果巷的老照片,通过文字、微电影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读李子越的《金婚老人 情动花甲》,感受青果老人至真至美的夫妻情;读周枫韵的《那些年,和赵爷爷一起捉迷藏的日子》,怀想赵元任先生的青果生活;读周伟的《老照片上跳动的回忆》,领悟青果人的知足常乐。

  活动感想:在一周半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队员们用相机、纸笔记录下了青果巷的一颦一笑,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记录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青果巷,关注常州的历史文化,一起加入到保护常州文脉之根的行动中来!

  项目名称:常州城区水环境状况及污染源分布调查实践

  项目特色:双互模式(与清华大学合作)、紧跟国家发展计划要求(十二五)、专业与水平的“双料”提升

  本调研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合作,结合在常州实施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城区水污染过程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改善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调研成果将是对国家水专项(十二五)常州课题的重要支撑。

  活动感想:虽然这次实践是比较辛苦,但是队员们不喊一声累,都很感激这次实践机会。参与到这么一个大课题中他们感到自豪,能与清华大学的博士一起工作一起交流感到很荣幸。队员们还从清华学子身上学到了谦虚谨慎的品德,和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2、来自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关键词:社会生活

  项目名称:“等待花开 相约花博”

  项目特色:为常州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宣传造势

  主要以“大手牵小手 共享花博盛事——校园行”、“花博涂鸦 爱心义卖——关爱老人”、“迎魅力花博 访幸福社区——苏州行”、“花博进社区 纳凉在今宵——社区行”、“酷暑送凉爽 慰问花博会劳动工人——施工现场行”五大系列活动,向常州市民宣传花博会。

  活动感想:为花博会宣传尽绵薄之力,让更多人知晓花博,关心花博,也希望自己的举动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花博会的宣传活动中。

  项目名称: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项目特色:90后大学生,暑期别样追奥行动

  寻访常州奥运健儿的亲属,拍摄祝福DV,并交由常州奥体中心寄往北京,用质朴话语鼓舞奥运健儿,为他们呐喊助威。组织小朋友开展“社区趣味奥运会”;为民桥上、红梅公园中,志愿者们手持小型五星红旗,追随五环旗,一路跑步,用行动演绎别样“追奥”行动。

  活动感想:街头巷尾,青春足迹,疯狂“追奥”,不仅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对伦敦奥运的期盼,同时体现了大学生对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期望以及对体育的热爱。

  项目名称:“常州因设计而美好”

  项目特色:播种工设希望 勾勒美好常州

  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孩子设计心中的美好常州是什么样,通过思维风暴,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了解儿童的设计需求与想法;开展“工业设计知多少大调查”,历时三周,发放问卷1000份; 开展“工业设计大宣讲”;开展“常州标志性建筑设计风格调查”。

  活动感想:不仅有利于高考结束后对设计有志愿的学生正确填报志愿;也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做了招生作宣传;还让“常州因为设计而美好”的理念得到很好的诠释。

#p#

  3、来自常州工学院

  关键词:人文

  项目名称:探究常州书院文化 增厚新校区文化底蕴——常州书院调研

  项目特色:探寻书院对现在社会教书育人的借鉴意义,了解常州书院发展现状

  大学生通讯社利用暑假,走访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原龙城书院)、常州市图书馆、常州市文联等相关机构和单位,了解书院信息并进行实地考察,翻阅了《书香常州》《武进阳湖县合志》等书籍,采访了陈吉龙、叶鹏飞等学者,并向常州市民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书院的了解程度和态度。

  活动感想:常州的书院文化对现在的教育以及个人言行规范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虽然可能无法达到当年书香文化鼎盛之风的高度,但至少可以让市民更真实和近距离地了解常州书院,了解常州文化。

  项目名称:普及科普知识,促进法制监管——揭开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

  项目特色:用所学知识替食品添加剂“沉冤昭雪”,关注食品安全,为健康加点料

  深入河海街道进行为期一月的“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宣传活动,通过知识讲堂、横幅、宣传册、调查问卷等形式,改变居民对食品添加剂固有的“不安全、不健康”观念,引导居民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活动感想:“也许我们的范围只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街道,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食品安全。”

  4、来自河海大学

  关键词:水利

  项目名称:石羊孔庙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当地水利建设;万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的特色产业经济

  项目特色:深入农村,立志服务基层

  参观了石羊古镇的盐文化遗址、石羊孔庙、大姚县筌玛箐万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考察渔泡江水电站,了解该水利项目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活动感想:锻炼了吃苦耐劳精神,增加了团队协作能力,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的信心和勇气。

  项目名称:“德阳市震后水利设施恢复与建设”

  项目特色:涉及灾后水利重建,贴近实际,贴近专业,引起广泛关注

  紧密围绕四川“德阳市震后水利设施恢复与建设”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并与德阳市水务局签定协议,建立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基地,与有关单位进行交流。

  活动感想:深刻感受了德阳市在汶川地震后,中央一号水利文件大背景下发生的巨变,进一步认识到了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项目名称:苏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

  项目特色:河海大学“英才计划”学员组成,从实践中得真知

  参观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在吴江市同里镇堤坝建设现场,目睹工人们作业的艰辛;向苏州居民发放水利方面的宣传单;与苏州大学的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交流。

  活动感想:“我们第一次在现场看到污水处理的全过程,这是课堂上学不来的,太震撼了!短短4天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水利建设服务。”

#p#

  链接

  国外大学生假期实践种种

  1.专业实践

  欧美许多大学,专业实践或实习大多是正规的教学计划,并给予一定学分。美国有的工科院校规定,大学生在校4年要花15个月的时间在工厂、企业学习。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联合国旁听席上“听课”,学经济的可以去华尔街实习。在其他一些大学,学生都要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见习。

  2.社会服务

  在韩国,汉阳大学、同德女子大学已将社会服务列为必修课,每学期安排48个左右的学时,学生必须在孤儿院、养老院等场所从事服务工作,工作单位就诚实性、自觉性与工作态度等指标加以考评并给学分。在墨西哥的大学,也开设了类似的社会服务课,并作为必修课进行考评和记录学分。

  3.勤工助学

  国外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在日本,大学课外参加工作的人数比例高达89%。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由于父母和政府经济资助能力有限,但更重要是因为美国、西欧及日本年轻人的独立意识与自主要求非常强烈。在他们看来勤工助学的主要目的是赚取学费与生活费,然后才是通过工作了解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生活现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向外发展

  现在外国学生来到中国或去别国进行社会实践的情况也很常见。每年的“汉语桥”中文赛都会吸引各国大学生来到中国,体会中华文化魅力。今年,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朱丽叶和英国伦敦大学的嘉利珊在海南陵水新村港海龟医院做义工,帮助医院开展海龟救助活动。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