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老人配“电子保姆” 按下绿键随叫随到 |
发布日期:2012-08-15 |
“中国长寿之乡”溧阳市的一些老人生活中多了件“宝贝”——“电子保姆”。“隐身”在小小塑料盒的“电子保姆”与老人家中的电话机捆绑在一起,盒盖上有红绿两个键钮,其中红键与120、110、119联网;绿键是生活服务键,打扫卫生、家电维修、购物、送水、送气、开锁等服务可随叫随到,因此,“电子保姆”又称“一键通”。 今年3月1日起,溧阳市老龄委为老年人安装“一键通”试点工作启动。数月“试水”, “尝鲜”的老人赞不绝口,“一键通”的点击率与日俱增,另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安装,盼望“电子保姆”尽快与他们为伴。 呼叫应急,让信息技术丰富养老服务体系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人杰地灵的溧阳市,老年人不仅居家是宝,也备受政府部门的关爱。近年来,溧阳市不断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围绕 “六个老有”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措施,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四个全覆盖”,老年人游览景区、乘公交等社会福利制度全面落实。每年配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等各项保障性资金2亿多元。继2008年在全省率先发放城乡居民养老补贴后,逐年提高长寿老人的补贴金,并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关爱工程”,敬老院建设全省一流,居家养老稳步实施,由此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 据介绍,截至2011年底,溧阳市户籍总人口78.73万,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6830人,占19.92%;65岁及以上人口102585人,占13.03%;70岁及以上人口70385人,占8.94%;80岁及以上人口28119人,占3.57%,占老年人口数(指60岁及以上人口)的17.93%。数字表现出的是,发展老龄事业刻不容缓,为此,溧阳市又迈出巩固、弘扬“中国长寿之乡”的实际行动,着力推进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建设,启动“一键通”安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今年3月,溧阳市老龄委和溧阳市援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通了“一键通”老年呼叫服务,只要在电话机(手机)上安装呼叫器,遇到困难摁一下,2秒钟,信息就会传到呼叫中心。突发急病等紧急情况按红键,中心会立即联系120或110,并在2分钟内通知求助者的子女、邻居及所在社区;而需要其他服务的按绿键,中心会根据求助者的要求,提供多种家政服务。 求助者的家庭地址、电话及子女、亲友、邻居等信息,都被录入呼叫中心的信息系统,摁键后,会立即显示。而中心联系的家政服务人员,都经过审核登记,确保安全可靠。 “一键通”试点安装对象为:隶属溧城镇党委管理的80周岁及以上的老党员;溧城镇范围内所有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南渡镇和别桥镇两个“老年关爱之家”建设试点村年满70周岁、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空巢老人及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目前,“电子保姆”已率先服务300多名老人。溧阳市老龄办主任朱梅琴表示,明年将对贫困老人免费安装。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城乡全覆盖。 保持通话,救助上演“生死时速” 盛夏上午,走进北大街一楼住户唐亮老人家中,老人正在客厅悠然读报,不错的精神状态令人很难想象,不久前,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唐亮的老伴孟辉激动地告诉记者:同样是求救,前后两次截然不同。 唐老今年82岁,十年前动过脑积水手术,去年9月的一天晚上8点,旧疾复发,“人开始抽搐,只有出气没进气了”,老伴拨打120,怎么都打不通,情急之下给儿女们打电话。儿女们一边再拨120,一边从四面八方往父母家中赶。好容易打通120,结果司机为了找路又费周章,前前后后折腾了个把小时。 这回是发生于凌晨3点,老人上厕所,刚出房门就跌在客厅地上。老伴起身后立即按下“一键通”红键,短短十分钟,120的工作人员就赶到了老人家中,及时的治疗让老人很快转危为安。原来,信息员一边为老人呼叫120救护车,一边还联系上开救护车的司机,请他把手机调至免提状态,在电话中提供即时导航,尽量加快营救速度。 方便了老人,还免除了儿女们来回奔波。唐老的女儿唐春鸥说,她家住在城西,原本要先赶到城北父母家中,再随120车到医院,这回接到呼叫中心通知就直奔医院,救护车驶进医院,她和其他兄弟姐妹也都赶到了。 溧阳市南渡镇胜笪村81岁老人汤春妹对“一键通”的感激之情同样深切,“我家离城里有40里路,要是没有‘一键通’,我可能就没命了。” 一天上午8点45分,汤春妹在家中突然感觉头晕胸闷,十分难受,人已几近昏厥突发中风。老人的女儿很快想到并按下了“一键通”。在信息呼叫中心工作人员精准的线路引导下,120救护车不足20分钟就赶到了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往人民医院。与此同时,老人在外工作的儿子儿媳也得到了消息。 信手一摁,足不出户享受周到服务 “电子保姆”还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好帮手—— 买米买油,溧阳跑腿公司的伙计接到通知后会很快送货上门,老人只要按超市票据上的金额付款即可。“一键通”推行中,一些信誉良好的跑腿公司加入阵营。这类公司通常会与某大型超市签约,跑腿费则由超市方面承担。 家政服务,溧阳喜临门、巾帼服务中心等单位提供了有力支撑。潜在的面广量大的市场,以及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让这些家政机构乐于为老人提供低偿服务。 满意于“电子保姆”提供的家政服务后,溧阳煤建路的孙福棠老人想把家中老化的线路进行改造,顺便把家中墙面全面粉刷一下。顶尚装饰的吕平经理接到指令,即刻安排员工上门。按照老人的进一步想法,阳台贴上了新瓷砖,6扇门重做了油漆等,70多平方米的旧宅焕然成新居。在“一键通”信息服务中心的协调下,装修材料加人工费仅收取3200元,低于成本价。吕平说,之所以愿意做亏本买卖,一方面是潜在市场的因素,更多的是自己对老年人的心意。他说,自己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父母亲操碎了心。创业的艰辛以及自己已为人父的体会,让他由衷地感到,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现如今,繁忙的业务让他基本无暇照顾自己的父母亲,为“一键通”客户服务,就好比孝顺自己的父母,“有一种心理的安慰”。 事实上,对于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和诸多服务商而言,开展“一键通”工作不仅是一份责任,还得有十分的爱心和耐心。比如,有户老人买了红木框架的瓷板画,提出要挂在墙上,工作人员上门一看,陈旧的墙面根本承受不起瓷画的重量,老人不信。于是,工作人员只好外出花50多元买好挂钩再返老人家中,实践证明确实不行时,又添了份无偿补墙的活。挂钩不能退,服务商也只能自己买单。 另有夏桥村一户老人,反映发现家中屋顶漏水。信息中心询问老人居住的具体地址,老人说,他也是拆迁刚租住于此,讲不清。根据老人提供的自家门牌号,信息中心先后联系了7个居委会,最终找到老人楼上住户的电话,楼上住户正在上班,经动员,赶回家查明原因是太阳能漏水了。前后45分钟,问题解决。 正是这份爱心和耐心,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事无巨细依赖于“电子保姆”。有时,只是临时冒出一个念头,就按下了“一键通”。别桥镇小石桥村的老人彭粉金想外孙了,拿出记着电话号码的纸,却发现水渍正好弄糊了女儿的号码,按下绿键,5分钟,女儿就与他取得了联系;溧城镇礼诗村委的张普生老人和老伴一早聊天,聊到今后是不是要去敬老院时,按下绿键,信息中心为他联系上了溧阳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一桩桩,一件件,还只是一个开头。溧阳老龄办主任朱梅琴说,在“一键通”安装工作推进过程中,他们还将试行带有定位功能的移动“一键通”,即通过中国电信在老年人专用手机上加载红绿键,让老人能随时随地得到服务。 另据了解,“一键通”不仅适用于老年人,同样也适用于残障人士和有需要的居民。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