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力推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自查自纠 |
发布日期:2012-07-29 |
按照苏卫宣[2012]18号《全市卫生系统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组织,精心部署,扎实抓好措施落实,自查自纠全面启动,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举措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宣传各类先进典型。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着力解决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医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全体院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处室负责人和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市卫生系统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及时制订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方法步骤及组织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实施方案,做到层层发动、人人参与,认真查找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切实抓出实效。加强宣传教育,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与“三好一满意”窗口服务活动、加强行风建设和创先争优等相结合,在建党91周年之际,医院加大宣传在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医院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级医德楷模、医德标兵、文明员工、身边道德模范典型,努力在全院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举措二:加强廉政建设,落实纠查治理,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医院党委围绕道德建设和诚信问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暗访和迎接省、市行风政风检查,于7月10日、7月24日连续召开了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推进会,组织学习专项治理工作有关文件,剖析工作中存在问题,认真落实治理工作;坚持“两手抓”,把专项治理工作有机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营造全院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处室负责人和隶属单位领导与医院签订了《治理商业贿赂责任书》。廉洁行医,不接受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得到的“介绍费”、“转诊费”、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不开“人情方”、“人情假”或与病情不相符合的诊断书或假报告。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并与个人考核挂沟。无收受“红包”、开“大处方”现象,无医疗责任事故发生,严格执行卫生局“三条禁令”和“八项不准”。员工食堂、营养食堂证照齐全,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明,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落实。同时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普通话服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杜绝服务禁语。实行首诊、首问负责制;进行岗位职责培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诚实守信, 文明行医,廉洁自律,禁止统方等不法行为,禁止利用岗位之便谋取私利。自觉维护患者利益,不以医(权)谋私、不弄虚作假,自觉抵制不正当交易和商业贿赂。按规程妥善接待处理各类信访投诉、抱怨,做到投诉畅通,反馈及时,记录完整。 举措三:加强医疗管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 活动开展以来,全院医护人员自觉遵守《江苏省医疗机构各类工作人员服务规范》,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护质量。门诊实行首诊、首问负责制。妥善接待处理各类投诉,印制了专用的投诉登记簿。医院制定了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高峰时间启用高峰分流预案,增加窗口及工作人员,保证挂号、收费、发药等窗口排队不超过15分钟。根据导医的不同工作岗位,如巡视导医、分诊台导医、检验单发放导医、高级门诊导医等,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及服务规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加强制度规范教育,同时护理部严格按制度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和监督,同时细化各项质量标准,使护理工作标准明确。加强应急管理,接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启动医院应急救治指挥系统,确保重大抢救有效运行。导医标识清晰,主要收费项目公开,员工穿工作服佩戴胸牌上岗,医疗环境整洁。 自7月初以来,医院增强了门诊各窗口的巡视、检查和监督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能力普遍增强,管理规章制度更趋完善。对于个别员工由于思想认识不高、品德修养不够、自我要求不严等问题,坚持群众自我教育管理与发挥系统职能作用相结合,坚持加强道德教育与依章解决问题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提高,对道德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常抓不懈,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管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文明建设,引导大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勤学习 重诚信 敢拼搏 勇创业”的常州精神,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常州医药卫生良好风尚。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