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不在一朝一夕,贵在平常功夫 |
发布日期:2012-10-17 |
农历九月初九将至,这天既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除了重温吃重阳糕、登高、赏菊等传统习俗,很多常州人在用不同的方式传承敬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 亲手做的重阳糕,重要的是心意 雪白的糯米粉、红绿丝、蜜枣、瓜子仁、葡萄干……距离重阳节还有一个星期,家住丽华南村的汪女士已经备足了DIY重阳糕的各种原料,“这是我家的老传统。小时候,母亲都要做重阳糕分送长辈。如今,老人家已去世9年,我把这个传统坚持了下来。” 汪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市面上的重阳糕三五十块钱一块很平常,自己亲手做成本也不便宜还费功夫,“最重要的是心意,我一般做个20块,父亲、公婆、亲戚家的老人、关系好的邻居都会送。” 忆往昔,老人们回忆儿时的重阳节 10月14日下午,常州麻糕店河海店举办了“忆往昔·品重阳糕”活动,“麻糕传人”刘华顺请来了20位60岁以上的老人,大伙儿一边品糕,一边回忆小时候的重阳节。 龙城博客老博友“马甲”说,那会儿母亲做的重阳糕十分简单,大米磨成粉,蒸好后撒上些芝麻红丝绿丝,没有馅。 着名食客老沈附和着,小时候中秋盼月饼,端午馋粽子,到了重阳节孩子们就可以吃上重阳糕了,“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匮乏,大多数人家做的都是简单的‘白糕’,考究一点的才加上几颗栗子或者蜜枣。” 老人们聊得正欢畅,一客客热气腾腾的的重阳糕上了桌。老沈尝了一口说,“刘老板的重阳糕,‘货色’多,甜而不腻,如果糕再松一点就完美了。” 敬老、爱老,应该内化成一种精神、一种习惯 随着重阳节的临近,新北区河海街道的7个社区都在为老年人准备各种各样的活动:河海社区的老年人养生论坛、富都社区请70岁以上的老人吃长寿面……河海街道老龄委主任陆金成向记者表示,“重阳节这些为老年人办的活动肯定少不了,但敬老、爱老绝不是重阳节这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平常下功夫,贵在点滴关爱,贵在持之以恒。” 陆金成告诉记者,街道重点打造的“一体化、一站式”多功能的综合性照料中心——万家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年初落成,面积近20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食堂、心理咨询室等20多个活动室,“落成半年以来,服务中心办的那叫一个火,老年食堂用餐人数接近2000人次,活动室、阅览室日均接待量逐月增加。”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8月22日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了新北区首家老年学校,“聘请了专业的老师,设置了书画、太极拳、电脑基础等18个课程,目前首批老年学员预计月底开课。”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