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的找差日记:每个考评员都是“活地图” |
发布日期:2012-08-28 |
一个月的“城管找差团”第三轮行动即将结束,很多志愿者在看到城管考评员的工作后,感慨考评工作不容易。为此,常州大学教师蔡雪松特地给本报发来他的“找差日记”: 8月24日上午9时,我们从位于芦墅路6号的常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出发。在车上,我们才知道要到武进区湖塘镇的一个城中村找差。说起这个城中村的具体地理位置,当地村民也很难说清楚,因为这里没有门牌号码,没有村落名称,住户基本都是外地来常的新市民,很少有本地居民居住。进村的通道堪比山区的羊肠小道,四周又都是未完工的高层建筑,估计邮递员和户籍警不问个三四次也难以明了。 在我眼里,每一个考评员都是这个城市的“活地图”。同行的城管考评员们在公路边停好车,立马奔上这九曲十八弯的村道,步行10多分钟,径直走向了需要整改的目标,迅速做好书面记录、留下影像资料——哪家家禽没圈养,哪排房子前有杂物乱堆放,哪几个健身设施损坏了,哪个路边的道板缺失了,哪个环卫设施存在问题,哪个店在店外出摊…… 我想起考进城管队伍的学生们,他们每次遇到我都说:“城管工作辛苦的程度,外人很难想象和体会,很多岗位工作是不分昼夜,还没有加班费。” 我忍不住问同行的城管帅哥:“你们每天都这样把车开到目的地,然后步行去督查一直到下班再回单位吗?” 城管帅哥笑了:“我们这次还是沾了你们志愿者的光才开车出来的,平时都是电瓶车加步行,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城区不用说了,我到城管工作不过才两年,就已开着电瓶车把武进区和戚墅堰绕了不知多少圈,常州每一个需要整改的犄角旮旯、每一条无名的小路和小巷,都是我们这样走过来的。要做‘活地图’,全是走出来的。 ”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