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长效管理——精心装扮城市容颜 |
发布日期:2012-09-03 |
如果将城市比做人,常州不算惊艳,她更像是江南巷弄人家的长女,姿容清丽,宜室宜家。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中保持雅而不俗的城市面貌,这座水乡上的千年古城自有她的秘方。 设施篇:大手笔建设更需要细节维护 通达无阻的环城高架,鳞次栉比的高楼广厦,构筑成常州城市现代文明的躯干。让这些城市基础设施运作正常,日常养护也就成为市城乡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一年来,建设部门对30多条主次干道及天宁区、钟楼区的街巷、商业大街等共40余条道路,逐一进行维修。对于道路坑塘、破损道板、侧平石及下沉、破损的窨井,需要按原样更换维修;对机动车停车碾压造成的人行道破损,统一改为浇筑混凝土处理;增贴的塑胶盲板时间一长会脱落,采取了“定点巡查,包干到人”,确保第一时间处理破损、缺失、移位的盲道。截至目前,维修沥青路面4500平方米,人行道3000平方米,侧平石600米。 为保证道路设施整体完好,建设部门加大道路巡查力度,将道路“包干到人、责任到位”,安排人员每天步行巡检,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安排施工单位缩短修复时限,特别在前期的台风雷雨天气里,道路坑塘确保当天临时应急填平,在天气恢复正常后,重新铣刨、摊铺沥青热料;破损的人行道道板,则要确保在三天内修复结束。 环境篇:一条河折射出城市环境的变迁 “在关河边住了这么多年,以前觉得河水很脏,河边很无聊,不太愿意到河边去。现在吃过晚饭后经常在河边快走锻炼,环境变好了,连在河边散步谈恋爱的年轻人都多了。”刘萍女士家住西上园,周围邻居有的早已经搬离了这里,刘萍一家却觉得,小区房子虽然旧了点,河边环境在一年年变好,周边配套也齐全,住在这里挺不错。 作为市区内重要的河流之一,我市近几年对关河进行了大力整治,修建截污管道,封堵沿岸排污口,关河水质提升了,“前几年还经常变颜色,现在至少不再一会红一会绿了。”通过整治,市区多数河道实现了“不黑不臭”的整治目标,在前几年整治巩固的基础上,今年又对41条黑臭河道进行整治。截至目前,41条河道的131项整治工程已开工83项,其中27项已完成。另据监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8月份,我市3条入湖河道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12.4%、1.0%和22.5%。 不仅是水环境,空气质量也在改善,通过加大工业污染防治、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8月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9天,优良率93.8%;主要污染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平均浓度均符合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 市容篇:长效管理精心装扮城市容颜 杨维忠是“城管找差团”的志愿者,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找差团的活动。来到新北区河海菜市场找差,他发现了乱停车、店外占道经营、垃圾收集房被占用等问题。菜市场内,市场通风设备不到位,地面脏乱差、顶部结有蜘蛛网等问题。 拍了照片,通过系统传到二级指挥平台。相关责任部门收到问题后立刻着手进行整改,第二次再来,杨维忠发现,反映的问题已经得到了顺利解决。 “城管找差团”行动主要围绕城市长效管理的十三项内容全面展开,包括对全市46个改造过的菜市场及道路容貌、日常保洁、小区环境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管理小细节。 为维护城市容貌整洁、靓丽,我市自2007年起实施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并通过网格检(抽)查、专项检查、样本点抽查、日常督查、重点问题督查、媒体曝光问题方式,对各区、各部门进行考评。 每月通报考评结果,以综合考评为突破,形成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市城管局拓展了城管二级指挥平台的作用,在实现与12319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开发了包括数字执法、GPS定位、视频监控和市民互动等功能,认真按照相关规定处置问题,较好的解决了所受理的各类问题。上半年接听市民电话3138个,受理各类投诉共计1110件,其中12319派单684件,办结率100%。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