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问题令人不安 明年推行“食品营养标签” |
发布日期:2012-09-03 |
9月1日起 “令人不安的食品企业”列入“黑名单” 昨天,常州质监局食品处王富昶就9月1日起实施的“黑名单”解释说,“只要一年两次整改不到位,就将通过程序将该企业拉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目前我市有三类被纳入黑名单管控的企业:食品生产、食品包装等相关配套和添加剂生产企业。“分别是617家、75家和20家。”王富昶说,“对于进入黑名单的条件,一共有六项规定。”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的企业;非法添加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一年内受到两次以上(含两次)行政处罚的;一年内被质监部门责令整改两次及以上,整改完毕后,在后续检查中依然存在被责令整改问题的;年度内产品出现两次及以上国家监督抽查、省级监督抽查或者市、县、区级评价性抽样检验不合格,且涉及安全卫生等强制性标准规定的项目或者反映产品特征性能的项目;依照法律需要列入“黑名单”的其他情形。 “黑名单对那些虽不违法却令人不安的食品企业最具威慑力。”王富昶说一些游走在法制边缘的企业,“此前很难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也没有合法渠道引起公众足够的警觉。对外公布的黑名单将对相关企业产生足够的监督和市场倒逼。”质监部门将审核相关企业进入黑名单的“资质”,“在告之被黑企业且没有异议后才最后确定上不上名单。”经确认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由常州质监局官方网站等途径对外公布。 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原则上“资质”有效期就是一年,“期满之后,企业达到监管要求且没有发生六条所规定情形的,再次经过审核同意,才能从‘黑名单’中被消除。” 张海涛 盛栖 9月1日起 三类婴幼儿食品禁添牛初乳 卫生部明确9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其他食品可以添加使用牛初乳。此前按照相关规定生产或进口的产品仍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不得添加牛初乳的三类食品是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据了解,我市各超市销售的美赞臣、雅培、伊利、惠氏、雅士利、圣元等婴幼儿奶粉均为未添加牛初乳的婴幼儿配方。而网上那种添加牛初乳以及以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也没有出现在实体超市。我市红梅乳业虽生产牛初乳但并不生产上述三类婴幼儿食品。 我市某食品业资深专家介绍说,“牛初乳就是牛生产后头七天产的奶,对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确实有效,与此同时,也导致女孩提前发育。虽然卫生部并没有明确禁止添加的原因,但应该与此有关。” #p# 5000余项食品标准即将被清理 近期,卫生部将“加快我国食品标准清理整合”的消息引发食品生产及相关管理部门热议。 昨天,常州市质监局食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管理食品的各项标准非常多,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000余项。标准间的矛盾、交叉、重复等等有时让监管部门无从下手。” 对于清理整合的方向他谈了自己的看法,一些具体状况使得各行业标准层出不穷,“比如常州萝卜干,按此前的标准水分含量必须在60%,但常州萝卜干固有的清脆口感必须保持70%的水含量。不按60%就不达标,按标就不再是常州萝卜干。对地区特色食品的生产销售影响很大,在备案了企业标准后仍按70%来生产保持了特产的风味。”因此,对于各种地方特色食品,“要首先制定一些根本性的基础标准,比如对污染物、致病菌的限量等等一定要统一,而对技术发展的限定不能一成不变。” 据了解,卫生部近期将印发新一轮《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对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系统清理工作,规划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整合工作。 我市某食品企业负责人说,“去年的过期染色馒头事件部分就是因为纠缠于不同的标准。过期肯定是问题,但染色就值得探讨,因为按规定,糕点类食品都能添加这样的色素,为何在馒头里就不能加呢?如果标准统一,那么焦点就只在过期而不在染色上,民众也不致于过度恐慌。”在他看来,标准清理是规范食品行业、保证食品安全的当务之急。 从无名企业向大品牌蔓延 超市年下架食品事件约10起 过往那些着名的食品安全事件,至今想来都让人不寒而栗,以致不愿再一一追述。 据我市某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一年,超市年下架食品事件大约在10起左右,从一开始的非知名品牌向大牌食品蔓延。比如台湾塑化剂、知名蜜饯、来伊份等等。” 据了解,各大超市管理流程均比较严格,“要看供货商资质、看材料。总部统一采购的食品,都会索取企业原始证件,并将复印件挂上我们内部网络,以备查询。下架食品的主要问题就是添加剂。” 另一超市负责人说,“三聚氰氨牛奶之后,进口奶粉的销量增长了60%。”对于每一批下架食品,超市都会进行退货或者销毁处理,“同时都要留存拍照。顾客也逐渐‘适应’了日益增多的下架食品问题,他们在无障碍退货退款之后,也不再像若干年前般非要揪着超市要说法了。” 明年1月1日起 全面推行“食品营养标签” 卫生部要求,2013年1月1日开始,除了七类食品外,所有吃的东西,外包装上都要增加一个表,上面必须标注“4+1”和“NRV”。让我们来认认这张表到底有多重要。 一张表格说明人体摄入营养数值,由此计算出自己“吃够了没有” 据常州质监局食品处王富昶介绍,这张表格的大名叫“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上面强制标示出“4+1”和“NRV”。 “4”是指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NRV”则是上述各子项目占人体每日摄入总量的百分比。“比如你买了一盒饼干,NRV显示蛋白质含量为10%。理论上说,一天吃十盒这个饼干你的蛋白质摄入总量也不会超标。”但在此前,“你并不会知道这盒饼干能给你带来多少蛋白质摄入量。” 这张表格可以将你的饮食营养进行精细化管理。王富昶说,“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食品营养标签,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多数国家都制定了食品营养标签标准或法规。”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74.3%的国家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需要“算计着吃”的市民不少 据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中盐、脂肪、能量摄入偏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 据永红街道陈渡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显示,该社区1.8万人口中,高血压患者占到18%,近三年来,发病年龄从中老年向30岁左右的年轻人群蔓延。此外,儿童糖尿病患者也时有出现。“除了遗传,不科学的饮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对于患上这类慢性病的市民,‘算计着吃’对身体非常重要。” 除纯净水和酒类企业,常州500多家食品企业都要更换产品包装 据了解,此次有七类食品可以不标这张表格。我市除了纯净水和酒类外,仍有500多家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需要更换外包装。另外五类食品分别为生鲜、小包装散称食品、现做现卖类、每日食用量小于10g的食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用标注的产品。 王富昶说,“2013年1月1日前,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该标准。2013年1月1日后生产的食品,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执行。2013年1月1日前生产的食品,可在食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