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华二社区:咱有50多位业余的“社区主任” |
发布日期:2012-09-24 |
“我家楼道防盗门的钥匙坏了,麻烦帮着配一把。” 本月9日一大早,丽华二社区居民周伯浩前脚踏进社区居委会,后脚就有居民沈阿姨找到他。 身为乒乓球协会副会长的周伯浩,除了管理乒乓室,他还是业余的“社区主任”。无论是登记坏了的楼道灯、配防盗门钥匙,还是调解邻里纠纷,他都会帮上一把。 “像周伯浩这样的‘社区主任’,在丽华二村至少有50名。”社区主任陆小君自豪地说,他们有的是楼道长,有的是乒乓球员,有的是理发师,有的甚至就是退了休爱唠嗑的大妈。 翻看社区的记录簿,里面时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居民生病住院了,“社区主任”主动前去探望;社区图书室、活动室从早上6点开放到晚上6点,都是这些“社区主任”在值班;过年,能写会画的“社区主任”写好对联送到居民家中…… “而在社区的大事情上,也都是他们来做工作、拿主意。”陆小君说。 这些天,丽二社区正值老小区改造,施工人员准备将原有的树挪个地方栽种,很多居民看到后情绪激动,认为是在破坏绿化,不能理解,几次三番阻止施工人员开工。周伯浩找到社区,拿来施工图纸,细细解释给居民听。“居委会是想把社区内一些杂草乱树、垃圾遍布的三角地改造成绿地,被挪出的树,过后还会再回栽的。”通过老周一解释,居民们都理解了,施工也顺畅了。 有了这么多“社区主任”,真正的社区主任做什么呢? “他们做不了的事情,我来做。”陆小君说。 “社区主任”蒋祥娣提出,居民们很希望身边有一支能进行各类应急维修服务的队伍。陆小君随即组织社区内的能人巧手,建起一支专业服务队,提供微利、低偿服务,对孤寡老人等重点对象则免费服务。 此次老小区提升改造过程中,在决定健身器材的安装地点时,居民们产生了分歧,“社区主任”们也没有了主意。陆小君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听证会,经过协商,居民代表们最终理解了社区的做法。 “今年,丽二社区的居民自治管理已有明显效果。”茶山街道负责人介绍说,“社区居委会、居民自治会和单元自治小组的结合,是社区自治管理的开放式延伸新探索,它能让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