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已经整整一个月没下雨 后天可能降到10℃
发布日期:2012-10-16

  今天晚上,北方较强的冷空气将影响我市,气温下降5~6℃,后天早晨的最低气温可能降到10℃左右,但不会下多少雨,气候干燥不会改变。

  近来,一股强大的冷空气进入我国,自西北向东南横扫过来,北方地区大幅降温,不少地方下起了雪,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其中华北、东北等地部分地区气温偏低2~3℃。原来预计,这股强冷空气也会给我市带来大幅度降温,降温幅度10℃以上。可近日东南海面上有热带风暴生成,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北上的热带风暴干扰了南下的冷空气,使原先较强的冷空气到达我市时,已大大削弱,降温幅度减小到5~6℃。

  我市昨天白天的最高气温26.9℃,今天将降到24℃,明天降到20℃;今天的最低气温17℃,明天降到13℃,后天早晨10℃左右。

  从9月15日以来,已经足足一个月了,我市没下过雨,空气已变得十分干燥,市民们都盼望着这次的冷空气能带点雨来,湿润、净化一下空气。但市气象台专家还是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次的冷空气不会带来多少降水,即使下雨,也是一点小雨,缓解不了目前干燥的气候。   

#p#

  秋燥天,怎么养生?请名中医教你两招

  白天多喝茶水,晚上喝点蜜水皮肤干燥的人,买点肉皮笃汤

  我市已持续一个月没有下雨了,空气变得非常干燥,各医院皮肤科、呼吸科、眼耳鼻喉科、甚至心脑血管科病人持续上升。据市气象台消息,我市近日还不会有明显的降水,干燥的天气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为此,记者特请常州中医院市名中医张元兴,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指导市民在目前这样干燥的天气中怎样养生防病。

  张元兴医师说,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空气干燥时,人体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这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我国古代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是“朝朝饮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多喝茶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的饮食良方。白天饮水时,可以放点石斛、沙参、桑叶、薄荷等在绿茶中,一起泡茶喝。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等。同时,秋燥时节,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饮食宜清淡,可用银耳、莲心、百合等烧粥或做成羹,早晚吃点,具有较好的润肺作用。

  为防秋燥,要多吃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藕、银耳,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瓜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水分、维生素、纤维素等,对预防干燥引起的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有好处。

  还要特别提醒的是,随着气温不断下降,白天和夜晚温差较大,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天又干燥,人的抵抗力下降,因而极易感冒。目前,因感冒发热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很多。今晚,又有冷空气到来了,市民要及时增添衣服御寒。同时,勤洗手,勤开门窗通风换气。鼻腔干燥出血的人,可用热水蒸汽熏蒸鼻腔,起到湿润作用。鼻腔发炎,可涂点红霉素、金霉素软膏等在鼻腔里,具有滋润消炎作用。

  对于皮肤干燥的人,张元兴特别教他们自制“猪肤汤”服用保养。制作方法:将买来的新鲜猪皮去净毛,去掉皮下油脂,将剩下的皮用水煮熟,然后切成小块,再用开水煮笃,烧成稠汤,加点适合自己口味的调料吃。也可待其冷凝成块后,切成小块嚼着吃。一天吃两三次,一次1两左右。

#p#

  天气太干燥,许多人浑身都发痒

  医生说,太讲卫生也是引发秋燥症的重要原因

  近来,因浑身发痒、尤其是四肢发痒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病人很多,市皮肤病专科医院每天要诊治二三十位这样的病人。许多病人对医生说,自己很讲卫生,天天用沐浴露洗澡,怎么还这样痒?医生为他们检查后说,这是秋燥症,恰恰与他们太讲究卫生,以及近日天气干燥有关。

  天天用沐浴露洗澡,易患“秋燥症”

  秋燥症的术语叫“乏脂性皮炎”。我市已一个月没下雨,空气干燥,加上气温降低,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下降,皮肤表面容易干裂,导致表面敏感的神经末梢因失去水分和皮肤脂膜保护,容易受到秋风刺激,从而发痒,甚至出现口角或皮肤皲裂等现象。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徐钢说,刚刚过去的夏天,气温很高,持续时间长,人体大量出汗,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有些人因此体质下降,气血亏损。进入秋天后,这些人的皮肤油脂分泌便减少,更易患秋燥症。所以,秋燥症除了外因,还有内因。

  市皮肤病专科医院医生方兴指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不管夏天冬天,在家里洗澡很方便,有人进入秋天后依然天天用热水洗澡,还要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洗皮肤。却不知,人体皮肤表面正常的pH值为5.3~5.9,偏酸性,若经常使用碱性的洗涤剂清洗,将使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的皮脂过度丢失,皮肤表面的pH值持续升高,引起皮肤干燥、过敏,还会增加皮肤感染的机会。

  如何预防秋燥症

  从上述诱发秋燥症的原因可以看出,预防秋燥症也应内外结合:

  一、饮食以酸甘和养阴为主。A、辛辣发散的食物易耗气伤血,应尽量少吃。B、多吃些山楂、葡萄、苹果、杨梅、山药、米仁等,有助于避免或减少秋燥症的发生。C、年长者可以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以养阴润燥。

  二、洗澡要讲究科学。一是不宜过多使用体表清洁剂,不要盲目听信沐浴液等洗涤剂可护肤的说法。二是除汗液、皮脂排泄旺盛的腋窝、腹股沟、头皮、脸、手和脚这些部位外,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好不使用体表清洁剂洗涤。

  三、改变用热水长时间泡澡的习惯。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人喜欢用热水长时间泡澡,这种习惯容易耗伤人的气血,导致皮脂过度丢失,诱发秋燥症。所以,人们应尽可能用温度为40℃左右的水洗澡,泡澡的时间也不宜长,保存人体的皮脂。

  若天气凉快,出汗不多,就不必天天洗澡。那些皮肤容易干燥发痒的人,洗澡后可在身上擦点润肤露等保护皮肤。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