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老人现代生活观:没有子女捐自己遗体 |
发布日期:2012-10-19 |
“当年老伴走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没能实现特别遗憾啊!”10月11日,在天宁区康乐颐养家园,78岁的老太太王合芳认真填好了死后遗体捐赠的自愿申请书,以了却人生最后一个心愿。 其实,她早就写好了。 一张小纸条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隽秀的几行字:我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无偿奉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也许很多人都会忌讳谈自己的身后事,王合芳老人却是谈笑风生。 在旁人眼里,她也许不够传统—— 谈恋爱的时候,她只提出一个条件:不生孩子。 32岁时,她终于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者——苏州人,在常州工作。于是,出生在浙江台州的她,毅然嫁到了常州。 婚后恩恩爱爱,比翼双飞。生活简单,快乐。两个人的世界,就是他们的全部。 也许王合芳的幸福让苍天妒忌。10多年后,丈夫因病离她而去。“我们两人都想捐献遗体,可惜他家里人反对,而且那时候,这样的机构好像还没有。” 丈夫那边的亲人本想按传统立块碑、建个坟,王合芳坚决反对:“我们都没有子女,以后每年清明谁来上坟?自己的身后事,没有必要麻烦别人了,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做。” 最终,丈夫的骨灰留给了王合芳,王合芳随后为其庄重地做了河葬。“他活着,我精心侍候他、照顾他,这就够了。” 丈夫不在了,王合芳一个人也不寂寞,“我朋友很多的,家里的大门白天永远是敞开的,随进随出”。 她喜欢下象棋,没事会和邻居们杀上几盘,赢的多,输的少。她的象棋,在社区比赛里还拿过名次。 她喜欢看书,至今耳聪目明,平常里都是书不离手,家里书也不少。“要说有什么开销,也就是买书了。” 她喜欢缝纫和织毛衣。谁家需要织件小毛衣、补个外套什么的,她都愿意无偿帮着做。 当年在外地工作的时候,她还踊跃献过血。“我是O型血,万能血啊。” 王合芳老人的好人缘,在她的腿受伤后立即得到回应。她需要的新鲜蔬菜、水果、油米等,只要说一声,周围邻居就会帮她买了来。 社区主任张红军告诉记者,逢年过节来慰问,也要被她拒绝,要求送给有需要的困难户。 王合芳对钱财看得很轻,“那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这从她对待房子的态度上,可见一斑。王合芳家在天宁茶山街道清凉一社区,住房是单位分配的公房,40多平方米。那年房改房时,王合芳放弃了自己的购买权利。“我没有子女,以后这房子留给谁啊?”很多老同事争着抢着想让王合芳花5000元买下来,再转卖给他们,王合芳也拒绝了:这是单位的,卖给其他人不合适。 如今,房价已经翻了好几倍了,同事们都笑她傻,都让她再到单位要回来。王合芳还是微笑着拒绝了:“这样做人不厚道!”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