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点准13个"穴位"永红服务中心的“专家门诊”
发布日期:2012-12-11

  连日来,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片繁忙,医护人员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前来挂水配药的居民络绎不绝,而专家门诊前甚至也像大医院一样排着队。

  上月26日,这家中心被授予“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点准13个“穴位”

  “收到医务室配送的感冒药时,我心里真热。”西藏民族中学学生萨迪感激地对记者说,他近期因为急性阑尾炎到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刀,上周已经出院1个月了,却依然收到了中心的回访电话。打电话的姜医生听出他得了感冒,还特意嘱咐学校卫生站为其配药。

  让萨迪感到满意的,正是永红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的13道管理“金牌”之一——对住院病人100%的回访制度。

  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韩波介绍,自2007年由乡镇医院“翻牌”后,大家意识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穴位”。于是,借鉴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对住院病人回访、重点及危重病例讨论、处方点评和医疗纠纷接待、服务标识、服务秩序、环境保洁、服务人员规范等13个关键环节都制定了标准,进行考核,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达到规范化的标准。

  80多位医护人员分为6个团队,分片走进社区巡诊

  社区老年人多,而在13个关键环节中,首诊、护理和慢性病综合管理等制度,都给老人带来了极大便利。

  “他们不仅把药、体检送上门,还细心地发现了我有轻微脑梗症状。”家住锦阳社区的空巢老人王文宵,特意赶来告诉记者,要感谢社区医生沈骏的团队。

  3年前,永红中心在全市率先实施老年人慢性病综合规范管理和全程干预服务,将已体检的2.2万多名退休老人纳入管理,采取定期随访、跟踪服务等。同时,将全院80多位医护人员分为6个团队,分片走进不同社区巡诊,上门为老人送药、体检。

  此后,该中心建立了慢性病健康关爱家园,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疾病筛查、心理辅导、生活方式指导等,更好地为辖区内的老人、妇女、儿童服务。

  家门口的“专家门诊”

  “特殊人群会有特殊要求。”韩波介绍,“在13项考核中,我们会充分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创立人无我有的服务项目。”

  永红中心陆续从大医院聘请了5位退休老专家,市民谢老太太高兴地说:“这是在家门口享受‘专家门诊’啊。”

  还有很多居民反映,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就连中医,我们社区卫生中心也有。”多年前,永红为满足一大批村镇居民对中医的需求,开始推广应用中医药适用技术,专门开辟了中医服务区,并在下属的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配备了中医全科医师。

  永红中心还通过约定式服务,为居民提供连续、基础、综合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家庭医生逐渐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截至目前,已签约家庭6960户。

  据统计,该中心门诊总量由2008年的5.6万人次,提高到2011年的11.71万人次。

  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3项制度

  1、首诊制

  2、医师查房制

  3、护理制

  4、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

  5、死亡病例讨论制

  6、危重病人抢救制

  7、住院病人回访制

  8、手术分级制

  9、术前讨论制

  10、查对制

  11、病历书写制

  12、医师交接班制

  13、手术安全核查制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