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版“王心诚”杨建军:用真情演绎大爱 |
发布日期:2012-12-12 |
天地之间有大美,更有大爱,本期人物:杨建军——钟楼区天爱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校长,他怀着一颗坚定、执着的赤诚之心,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全部奉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在残疾儿童的康复世界里,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他用艰辛和隐忍化作大爱与救赎,投入全部积蓄创办天爱学校,并立下誓言:“永远做公益康复,永远不赢利,让更多家长不再孤独地在黑暗里行走。 爱由心生创办“天爱” 让自闭症儿不再孤单 相信大家都看过由文章和李连杰一起拍的“海洋天堂”,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倾其所有,一生守候自闭症儿子的故事,由李连杰饰演的父亲王心诚,和文章饰演的22岁自闭症患儿大福相依为命,片中大福孤独敏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却不知如何表达,对特定的事物有着不同寻常的偏执,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他的父亲王心诚却一直默默守护,不离不弃地照顾他,在我们常州也有着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现实版的“王心诚”,他们有着一样的遭遇,却有着一样的大爱,他就是常州天爱自闭症康复中心的校长杨建军。 当记者来到位于勤业新村的天爱自闭症康复中心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墙壁上所画的海洋的图案,整个色调以粉蓝为主,大面积的蓝色在营造出唯美的画面的同时,也制造出了温馨的气氛,杨建军告诉记者:“这个墙壁上画的正是参照电影“海洋天堂”所画的,所有的自闭症儿童从小就不快乐,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看,不听也不说,常人无法理解他们,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像大海一样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去包容他们,理解他们,他们不是愚儿,只是一群特殊的孩子。” 现年40岁的杨建军,头发里夹杂着白发,有着不同于这个年纪的苍老,很难想象到这个正当壮年的汉子,有着不同于寻常人的经历,原本有着稳定的工作的他,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命运偏偏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涵涵有异常表现,到了2周岁还不会说话,偏执地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来摆放玩具,一直不停地摇晃手臂,经过权威专家的认定,涵涵得了严重的自闭症,于是杨建军带着孩子开始了漫长地治疗之路。02年在去了青岛的一家康复中心做治疗的时候,杨建军就下了一个决定:打算自己学习自闭症方面的专业知识,让更多像涵涵一样的孩子得到全面的治疗,之后杨建军刻苦学习,接受北京医科大学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自闭症康复专家的指教,学成之后,他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举债度日,倾其所有创办了天爱自闭症康复中心,收容常州乃至全国各地的自闭症患儿,用专业来关怀他们,用爱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 关爱星星的孩子 做好“孤独星球”守护者 当记者随着杨校长漫步在天爱自闭症康复中心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每个走廊里都有一个红绿灯,“为什么要在每个路口设置这样一个装置啊?”记者问道。“这个是我们天爱特别设计的交通安全装置,每一个孩子上楼梯的时候,绿灯会亮,我们老师会告诉孩子们,绿灯亮,代表前行,如果是红灯,那就代表停止,这边不能通行,在平时课间,我们通过红绿灯来教会孩子们交通法规,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平时也能学会简单的生活小常识,千万不要把自闭症的孩子们当做病人看待,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些还智商超乎常人,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发掘他们的潜能,你对他们好,他们很敏感的,会感受到的。” 参观完整个“天爱”,发现这边处处都有着温馨的小细节,每个教室的四周都是软包装,是为了防止孩子们擦伤,在中午孩子们睡觉的时候,一张张可爱的小脸酣睡的模样惹人怜爱,每个房间都有几个老师陪同,在隔壁的一个教室里,记者发现有个单独的小房间里,有一个小男孩玩沙画,边上是他的奶奶,孩子安静地在玩着,不说话也没有表情,反复地用手中的铲子在沙堆里玩沙。杨校长说:“这边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闭,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你可能用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进他们的内心,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偏执,当他们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们,耐心地陪他们玩,他们并不会攻击其他人。” 尽管“天爱”是一所民办机构,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但是杨建军还是坚持一切以人为本,现在一个家庭的中有一个自闭症儿童,教育和后期的治疗成本是很高的,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杨校长,把收费降到最低,并对困难家庭的孩子实行减免收费,目前已累计减免费用近30万元。 社会和家庭的爱是他们最好的“药” 现在“天爱”采用的是国际上通行的融合教育模式,并与北京、上海等地的相关院校挂钩,接受最新的教研成果。“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康复,不能把这些孩子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而是要尽量多地为他们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杨建军说。“学校年龄最大的孩子已经15岁了,这些孩子早就过了进学校的年纪,所以必须要为这部分孩子的康复治疗作出调整。有些孩子通过专业训练可以走进普通学校,而有些程度比较重的就必须想其他办法,来教会他们融入社会。” “家里如果有孤独症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绝望,当初我得知自己的儿子有这个病的时候,我也很难过,但是坚持康复性治疗,孩子的情况还是有所好转的。”杨建军告诉记者。在探索自闭症儿童的终身教育方面,杨建军也已经在“天爱”开始了一系列实验。去年6月,他吸取了美国专家的建议,在学校开始进行学龄期、学龄后期教育实践,一部分的孩子可以走读,由家长陪同回家住,还有一部分孩子留校由老师专门管理,实验证明,住校的孩子康复情况更理想,他们由专业的老师陪同照看,自理能力更强,回家住的孩子,通常父母比较溺爱,很多地方家长不会加以指教,所以自理能力会比较差。 “天爱”在杨校长的管理下,规模渐渐扩大,收容全国各地的自闭症儿童,让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看到了新的希望,也得到了常州社会各界的慷慨捐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闭儿童的这个特殊的族群。“今后1到2年里,我们还准备开职业教育部。”杨建军说。除此之外,他还有个大胆的想法,想要在“天爱”建起一个康复农场,让有一定技能的自闭症患儿通过劳动变成一个社会人。 延伸链接: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时期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和刻板重复动作。在1943年这个概念被提出以前,人们把自闭症儿童称作是“被魔鬼偷去了灵魂的孩子”。而现在,人们把他们描述为:住在遥远星球的孩子们。 自闭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性情孤僻、内向,它不是一个心理问题,而是由于大脑异常导致的发育障碍,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生理疾病。目前医学界还不知道自闭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只知道它是多因素所导致的,其中遗传因素和胎儿在大脑发育期间的环境因素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的最重要原因。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自闭症,2008年,联合国将每年4月2日定为“国际孤独病日”。 中国自闭症情况 目前,中国的自闭症数字统计仅限于城市的学龄前儿童,不包括16岁以上的自闭症患者,也不包括农村地区,那里的医院甚至没有自闭症的诊断,也没有机会进入到城市的完善的培植教育体系,以现在的医疗科技水平来说,并不可能完全根治自闭症。自闭症的判断需要完整的身体和神经评估。每个自闭症的症状不一,其患病性质和病症可能大大不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显示,每100名8岁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自闭症。 现在中国自闭症患儿的状况是:家庭仍旧必须承担起养护、培训、教育的全部重担。如果孩子能够上学,已很幸福,从学校毕业后,能在家里安稳下来,不惹是生非,孩子的状况不退步,更是对家长的安慰了。可是,父母总有衰老的一天,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而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也不现实——毕竟,谁都没有义务负担起别人的一生。 根据杨建军的介绍,自闭症并非无法治疗。相反,对于自闭症这种发育性障碍的治疗来说,只要抓住机会、正确引导,就可以让这些“来自遥远星球”的自闭症儿童了解“地球”的语言,过上正常的生活。而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天都可能是机会,绝对不要放弃。自闭症儿童经过长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后,都可以融入社会,并根据他们个人的特质,从事一些手工类的工作。自闭症儿童的灵魂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机器人中,这个机器人阻隔了来自外界的信息,也阻碍了他们表达自己,正如《遥远星球的孩子》这部电影的题目一样,自闭症的治疗就像是教会外星人说地球语言一样,需要细心、耐心与关爱。当然,尊重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