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2012年常州市“十大好人、十件好事”出炉
发布日期:2013-01-21

  他们,没有惊天壮举、却有感人品行;没有非凡事迹、却有伟大情怀。今天(18日),我市举行“常人尚德 感动常州”2012年常州市“十大好人十件好事”颁奖典礼。

  心系村民的“包工头”王才明,长期无偿捐献熊猫血的朱金荣、热心助人的的哥李运胜、自强不息的无臂妈妈吴荷美、爱护鸟类的鸟爸闵浩焕、勇救落水女子不留名的林建利、把病人当亲人的医生林雪峰、70年如一日守护无名烈士墓的顾锁保、“钥匙阿姨”徐琴秀、多次救人的“最美女乘客”戚宗颖,被评为2012年度十大好人。

  为老人义务维修电脑的雷锋科技服务队;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的双桂坊美食街、热心助力文化惠民公益事业的华音基金会、百姓生活的好帮手12349、残疾志愿者团队一加爱心社、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爱益阳光计划、坚持10年公益事业的阳光车队、以及老百姓自己的家庭医生、三次冲进火场救智障儿童的刘锁芳、五次救人性命的缪小福,分别被评为感动常州的十大好事。

  市委书记阎立表示:“这次评选的十大好人十件好事,虽是凡人善举,但质朴真切、感人至深,在平凡中见伟大,以细微处见精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启迪,我相信只要每个常州人向他们学习,从我做起,做小事做起,开展爱心接力,聚沙成塔,幸福生活就会如影随形,幸福常州就会如约而至。”

  这些感人至深的好人、善事,让不少颁奖典礼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观众李青表示,“看了十大好人好事以后心里非常激动,越来越爱我们的常州,虽然他们做的事情不是惊天动地,但特别感人。”来自安徽的新市民周洪奎说,看了颁奖典礼后,油然而生一种想要做好事的冲动“我要带动安徽的老乡一起来做好人好事。”

  据了解,常州自2009年启动道德讲堂建设以来,身边好人、凡人善举被发现,全市共推举产生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万多人,其中34人荣获中国好人榜,106人获得常州好人称号,2012年更有5位好人跻身央视“身边好人 温暖中国”身边好人最终候选人之列,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常人尚德 感动常州”十大好人十件好事的推选评比工作,自2012年3月启动以来,活动组委会共收到各类好人好事推荐共计720件次。经评审委员会两轮评审,从中确定二十位好人和二十件好事列入候选名单,并在本市媒体开展公众投票,最终确定十位好人十件好事。

#p#

  “常人尚德?感动常州” 2012年十件好事简介

  1 雷锋科技服务队

  2005年3月,“雷锋科技服务队”在兰陵街道成立,尤辉与天安河滨社区的其他6名电脑爱好者,为数百户居民解决了电脑维修、升级维护等问题。

  尤辉开通了电脑维修热线电话。下班后,队员们从各个地方汇集到社区内,接受社区和周边地区居民的求助,并严格遵守“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顿饭,不拿一次礼物”的“三不”原则,受到了小区居民的欢迎。

  在兰陵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的支持下,“兰陵街道雷锋科技服务站”现在有了专属的维修场地。从此,雷锋科技服务站把服务范围扩大到常州的每位居民,队员增加至16名,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电脑免费维修服务,扩展到电脑技术免费培训、电脑知识免费讲座、打印机免费维修等。

  天宁区委宣传部推荐

  2 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

  常州市双桂坊美食街开业三年多来,坚持以道德立身,凭良心经营,靠诚信兴业,抓住食品行业诚信经营这个根本,利用开办放心餐饮道德讲堂,传播社会道德规范,树立坚守良心,诚信为先,责任为重的行业风尚,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信赖和欢迎。每年接待消费者500万人次以上。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美食街经营管理单位——江苏双桂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推行长效机制“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自美食街开业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处理“零反复”,食品安全投诉“零拒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

  2012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8部门授予江苏省“诚信建设特别奖”。

  钟楼区委宣传部推荐

  3 热心助力文化惠民公益事业

  以扶持常州范围内的业余文化事业、弘扬本土文化、搭建非盈利性艺术社团的生存和发展平台为宗旨。先后投入350多万元用于文化公益事业,其中为全市社区居民赠送健身音响器材2000多台(套);先后资助常州民间文化活动团体120多万元;先后资先后助民间文化研究事业、民间文化普及工作投入70多万元。开展文化惠民公益演出活动,资助民间文化艺术团体走进专业演出殿堂,让百姓享受免费文化大餐。

  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推荐

  4 12349百姓生活的好帮手

  12349便民服务平台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服务外包、惠及百姓”的思路进行建设,为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解决市民生活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模式。

  12349便民服务中心以求助服务热线12349、专题网站www.cz12349.cn和短信平台为载体,依托加盟企业成立12349服务企业联盟,构建起一个覆盖市区、辐射乡镇的便民服务信息平台。12349便民服务平台共设养老服务、家政保洁、家电维修、室内维修、锁匠服务、婚庆服务、殡葬服务、资讯服务、代买代购和法律心理咨询等10个服务大类200多个子项目,2010年9月运行以来,已为市民提供各类求助服务和咨询7.8万余人次,日均服务量达100余件,回访率100%,满意率99%以上。

  钟楼区委宣传部推荐

  5 一加爱心社温暖龙城

  由市道德模范、一加带头人王德林倡议发起的玫瑰义卖活动已连续开展了8年,此前7年共得善款193718.4元,先后救助了贫困重病家庭38户,重残家庭55户,孤寡老人35人,助学5人,并建立了一加志愿活动基地。今年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捐助常州市的107位孤老和重残老人。一加爱心社的志愿者们给敬老院的每位孤老送去了饼干、牛奶、毛巾、洗衣粉、蜂蜜、麦片及羽绒衣,给重残孤老家庭每户送去了40斤大米、5升色拉油及一件羽绒衣。善款用途的详细账目,全部公布到网上,接受社会监督。一加爱心社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化管理,为爱心公益活动提供了范本。

  天宁区委宣传部推荐

  6 爱益阳光计划

  “爱益阳光计划” 有着4年以上大型公益组织管理团队的优秀管理方式及透明公开捐助流程,成立于2010年8月27日。主要致力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和常武地区贫困生一对一结对的帮助,以及为西部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捐建图书室、体育器材、教育器材等方式,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关怀学生成长。通过网络与现实的互动,用爱心和行动寻求社会支持,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爱益阳光计划”爱心团队已有固定成员400多名。到今年8月,该计划共举办2次儿童福利院活动,捐献书刊6000多册,为甘肃山区4所学校建立图书室,并举办了6次大型义卖,4次冬日暖阳活动等,社会反响良好。

  武进区委宣传部推荐

  7 阳光车队公益服务社会

  一支成立10年,拥有60名队员的志愿者车队。高考时免费送考,过年时,免费接送敬老院老人回家,关爱智障儿童、拾金不昧、支持常州的公益事业……这就是阳光车队。

  2012年春运期间,阳光车队倡导发起了“把爱送回家”公益活动。当时,路上的客流增加,出租车的生意繁忙,能够赶往火车站接送旅客的营运车辆就更加有限。在几个老队员的倡议下,所有队员都加入到春运志愿者队伍中。

  十年来,阳光车队还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活动,如资助智障儿童、帮助福利院老人等;他们还积极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免费接送省残联篮球队员在常州集训。在日常行车中,队员们主动为疏导交通提供路况信息;他们多次拾金不昧,单次最高金额支票16万元,现金1万元,深受广大乘客好评。在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过程中,阳光车队主动承担免费接送百名敬老院老人回家过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队员们自发为灾区人民捐款。

  常州市交通运输局推荐

  8 老百姓自己的家庭医生

  6月13日下午,来自红梅假日、竹林村委、林园村委、红菱村委、润德半岛等5个社区(村委)300多户家庭自愿与家庭医生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由此,家庭医生开始在我市走进普通居民家庭。在当前社会,慢病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儿童存在家庭医生全面健康服务的需求,并且,市民也存在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卫生服务,天宁区在全市率先探索,依托3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起100余支全科服务团队,2-3人一组,分片包干,走村入户,深入社区、深入居民家庭,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份份家庭医生服务。来自截止9月底,已签约16000户家庭,51200人。

  天宁区委宣传部推荐

  9 刘锁芳义不容辞火中救人

  金坛市朱林供电所的巡线抄收员刘锁芳,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走村串户,巡查线路,抄收电费。一次,当他走到土山村北庄自然村时,突然发现前面一户人家屋里冒出一股浓烟,接着窜出熊熊火苗。刘锁芳把自行车扔到路边,边拨打手机报警,边火速奔赴火场救灾。当他听说屋子里有个智障小孩时,顾不得大火,立即踹开大门,进屋寻找。滚滚浓烟使他无法睁眼,他怎么也找不到孩子,这时,一股火浪将他推出门外。他顺手将一盆冷水浇在自己身上,又一次扑进火屋,直到第三次冲入烈火中,他才将孩子安全救出。这时,他自己的衣服和头发都被烧焦了。

  金坛市委宣传部推荐

  10 缪小福徒手接住坠楼邻居

  65岁的溧阳市溧城镇居民缪小福,不顾自身安危,用双臂接住从半空失足坠楼的邻居。生死时刻的挺身而出,挽救了坠楼者的生命,在常州演绎了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式的人间温情。

  溧阳市委宣传部推荐

#p#

  “常人尚德?感动常州” 2012年十大好人事迹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序)

  1 王才明: 心系村民的“包工头”

  金坛金城镇王母观村村民。他在北京艰辛打拼十多年,创办了金坛市鸿瑞建筑安装劳务有限公司,主动招收村民,带领他们共同致富。王才明致富不忘家乡,他主动出资4.5万元将2000米的明渠改成暗渠,上面可以通车,下面可以过水,以方便村民出行。后来,他又出资80多万修建水泥路。第二年,不到50岁的王才明被查出患有鼻癌。家人让他静养,不要理事。他却毫不理会,坚持建成水泥路,结束了三个自然村无路可通的历史。他还将亲朋好友探病时送他的慰问费1万多元,交给村里,用作安装路灯的费用。 金坛市委宣传部推荐

  2 朱金荣

  56岁的朱金荣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活雷锋”,多年来做过的好事举不胜举,小到帮邻居补车胎、修家电,大到为救小孩被汽车轧断左腿,落下终生残疾。除了这些,朱金荣的血型是RH阴性B型,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他坚持无偿献血8年,共2900多毫升。今年1月4日,朱金荣接到南京一名白血病女孩急需“熊猫血”的求助电话。他直奔火车站,赶到南京武警总医院,立刻献血300毫升。这次南京行,朱金荣不光无偿献血,连来回南京的路费也是自掏的腰包。对于每月只有500多元固定收入的朱金荣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是他却说,“只要我的血能救活一个生命,自己吃点苦吃点亏没什么大不了的。”

  钟楼区委宣传部推荐

  3 李运胜

  常州市天宁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出租车驾驶员李运胜,热情为乘客服务,主动关心他人,当看到别人的车门没关好、刹车灯不亮等等不安全因素,会主动提醒驾驶员。他长期坚持接送金色新城的空窠老人沈祝英到德安医院看望老伴,并帮助其料理家务。2012年2月1日晚,市民陈涛遭遇车祸,恰好经过的李运胜立即拨打了110、120,主动向警方提供了事故相关信息。发生在李运身上的好人好事不计其数,有救蛇伤病人去医院、送迷路老人孩子回家、帮助外来车主寻找汽修厂、有协助警察处理交通事故等。真所谓“行车数万里,好事数不清,一路播春风,细节见真情。”

  常州市交通运输局推荐

  4 吴荷美

  有一首动人的流行歌曲叫做“隐形的翅膀”,说的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新北区薛家镇吕墅村村民吴荷美,就是现实版的“隐形的翅膀”。

  20岁那年,吴荷美因一次意外触电事故失去了双臂。2000年,儿子在一场车祸事故中头部受重伤,落下一身伤病。接着,儿媳抛下幼小的孙子离婚改嫁。2005年,丈夫又患胃癌离她而去。生活一下子将她塞进了黑洞,但坚强的吴荷美没有倒下,为了生存,她学着用脚、用嘴、用下巴、用脖子来操持家务,洗菜、炒菜、做饭、洗碗,站在椅子上用嘴咬着衣服晾晒,用脖子夹着农具在后院施肥、浇水。儿孙的衣服破了不舍得扔,她艰难地用脚穿针引线,缝缝补补。

  当别人赞美她时,她却总是用一句朴实的话回应:“日子总要想办法过下去。我是一个母亲,我要尽自己所能照顾好我的孩子!”

  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推荐

  5 闵浩焕

  闵浩焕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靠办苗圃,种花木发家致富,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园林绿化生意遍及全国。曾三次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颁奖大会。

  1988年春天,几只白鹭飞到他的苗圃大树上筑巢,他便开始悉心照顾它们。慢慢地,鸟儿被这绿色的树林,安全的环境所吸级,年复一年,他的苗圃里各种鸟类已达3万余只,品种45种以上,他将这些鸟儿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关心、照料、爱护它们,每年花费7-8万元。为了不影响鸟类的生存环境,他17年来没有出售移动过一棵树,经济损失无可估量。他这种以鸟为友、以自然为友的理念和精神,正是我们所要提倡和弘扬的。

  武进区委宣传部推荐

  6 林建利

  一个春寒料峭的午后,在兰园靠河边的长廊边,一声“有人跳河啦!”的惊呼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循声望去,一个女青年挣扎着漂浮在河面,不一会就被河水淹没了踪影。在这生死关头,只见一位中年男子脱掉外衣,跳进了冰冷的河里。他游出30多米后,以踩水的姿势接近落水女子,将她的头部托出水面,并艰难地将她拖向岸边。

  当众人安顿好被救女子后,却四下找不到救人英雄,直到网络上的一番“人肉搜索”,才证实这位英雄是东南陶瓷商城的温州商人林建利。一时间,他的义举在常州、温州传为美谈,真是“一个人感动两座城”。

  天宁区委宣传部推荐

  7 林雪峰

  在白血病女孩甜甜的父母为医疗费一筹莫展的时候,医生林雪峰默默垫付了一万多元。孩子住院期间,林雪峰给孩子买书籍、裙子,下班回家做她爱吃的饭菜送到她的床头。甜甜亲切地喊他“林爸爸”!在甜甜病情恶化时,白血病骨转移的疼痛撕心裂肺,只要林雪峰在身边,她就会立刻安静下来。为满足孩子临终前的愿望,林雪峰背着她去了恐龙园,小姑娘轻轻靠在“林爸爸”的肩上,开心得咯咯直笑。把病人当亲人,林雪峰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革命人道主义的内涵。

  常州市卫生局推荐

  8 顾锁保

  父子接力,70年如一日,默默守护无名烈士墓,是发生在金坛市指前镇丰产村的一个动人故事。故事中两个主人公是父子两人,父亲叫顾根喜,儿子叫顾锁保。1942年6月,有一位新四军女战士壮烈牺牲。村民顾根喜主动当起了守墓人,这守墓人一当就是一辈子。1984年底,顾根喜临终前,拉起儿子顾锁保的手郑重嘱咐:“儿啊,你要象看护祖坟一样,守护新四军姑姑的墓。”从此,顾锁保承担起了守墓人的责任。27年从未间断,还自己出资把女烈士的墓搬进了祖坟,并以顾家子孙的名义,特地竖起了烈士墓碑。

  金坛市委宣传部推荐

  9 徐琴秀

  “钥匙阿姨”徐琴秀,是常州市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居民,2011年9月当选江苏省“助人为乐”模范。她是一位深受社区居民信赖的人,是居民的“110”。10年来,她长年揣着30多把邻居家的钥匙,用满腔真情和无私的爱,为邻居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被尊称为“钥匙阿姨”。一把把钥匙,见证着徐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一把把钥匙,串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徐阿姨用满腔真情和无私的爱,帮助和关爱他人,谱写了一曲文明和谐的爱之华章。

  戚墅堰区委宣传部推荐

  10 戚宗颖

  2010年1月20日下午5点多,怀德桥十字路口,一位老太太骑自行车过马路时,被一辆BRT撞倒,却没人敢上前施救。此时,正在BRT上的乘客戚宗颖冲下车,把老人的头稍稍托起。看见老人的头部出了不少血,她急忙为老人把脉、试呼吸,又指导警察小心地把老人抬上担架,并跟着去了医院。她的行为被一市民拍下传到了网站论坛,众多网友称赞她为“最美女乘客”。2012年年初二晚上十点,戚宗颖和朋友去湖塘买东西,路过新天地公园附近的时候,看见一个女孩昏迷在地,头上正在流血,她二话不说拨打了110和120,及时挽救了女孩的生命。今年9月12日早上,她和同事又在BRT上及时抢救了一名癫痫症发作的乘客。这位常常在关键时刻施人援手的女青年就是常州第三人民医院护士戚宗颖。

  常州市卫生局推荐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