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364个社区明年年底前要建成避难疏散场所
发布日期:2012-08-08

  根据我市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和民防工作规划,到2013年全市基本建成社区防灾减灾和民防工作体系,届时,居民遭遇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时,可及时转移到社区内的疏散场所,实现避难逃生,确保安全。8月7日,我市召开推进会,对社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副市长、公安局长尚建荣出席会议。

  明年全市基本建成社区防灾减灾和社区民防工作体系

  我市现有城市社区364个,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社区民防工作站113个,建立社区综合应急志愿者队伍120支,基层灾害信息员共1384人。河海、花溪、文亨、新城逸境园等4个社区,已成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武进古方、溧阳嘉丰等7个社区成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力争到2012年年底前,完成市区范围内80%的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任务;2013年年底前,全市基本建成社区防灾减灾和社区民防工作体系。

  确保居民能自行避险逃生或安全转移

  根据规划,社区内的民防工程和周边绿地、公园、广场、操场等开阔地域,都应落实一定数量的应急疏散场所。要在楼道和主要道路边,设立醒目的指示标志和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牌;安排和落实紧急疏散引导人员;在社区配备必要的呼救、逃生、灭火、防化、医疗、救援等器材和装备;通过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避难意识,鼓励和指导居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配置一些简易但有效的应急逃生和救护装备,确保居民群众在面对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时,能自行避险逃生或安全及时地转移到疏散场所。

  各社区要建应急志愿者队伍

  各社区要组建一支5到7人为骨干、总人数不少于10到20人的综合应急志愿者队伍,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志愿者进行防灾减灾和民防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使其成为协助社区应急处置指挥人员实施应急救助、灾害事故的先期处置,和组织居民群众应急疏散、协助开展防灾减灾和民防宣传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