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俭俭爱心助残金”七夕迎来第四次活动! |
发布日期:2012-08-27 |
2012年2月15日,在王俭离开一个月后,她的父亲王志向为完成女儿的心愿,在一加爱心社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了“一加俭俭爱心助残金”。到23日,“俭俭爱心助残金”已经成立半年多,也迎来了第四次活动:组织20多名残疾人到大剧院观看音乐会。 4月26日话剧《夜店之天生绝配》、5月5日越剧《荆钗记》、5月31日儿童剧《洋葱头历险记》,到昨天的音乐会,5个人看戏的队伍渐渐壮大发展到20多人,“一加俭俭爱心助残金”正带着王俭未完成的梦想不断地发挥着正能量。 女儿去世设立“爱心助残金”,组织残疾人“走出去” 因为2009年感动常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王俭、王志向父女进入公众的视野。 为了让出生8天、不幸因高烧成为脑瘫的女儿俭俭活出精彩,王志向40年来执着地履行着父亲的职责,乐观、坚强的王俭还加入“一加爱心社”,感恩与回报社会。今年1月15日,王俭因突发肠梗塞去世,王志向为完成女儿的心愿,在她走后一个月设立“一加俭俭爱心助残金”,每年提供人民币一万元帮助残疾人(本报2月16日曾作报道)。 如今,“俭俭爱心助残金”的使用主要由王志向和“一加”的王德林、朱文清、一凡共同负责,朱文清同时负责账目管理,每笔钱精打细算,用到点子上。 “每次的演出,都会选择适合残疾人的节目,之后,由朱文清在网上订购,算上这次,已经组织了四次活动,用了5000多元。”至于活动安排,王志向说已经排到了12月,“新年音乐会,残疾人肯定喜欢。” 从一个人看戏到一群人看戏,王志向和“一加”的志愿者们在不断地帮王俭圆梦。 助残金的“正能量”,带领残疾人勇敢“走出去” 话剧《夜店》,不仅是5位残疾人第一次跨进大剧院,也是作为志愿者的王德林、朱文清和一凡第一次到大剧院看演出。 “不出去,把好多事情想得很困难,出去之后,就有了再跨出家门的胆量,也是真正能触动残疾人走出家门的动力。”王德林的一番感慨,也是几次以来其他残疾人的真实体会。 孟河的张良美肢残二级,为了到大剧院看戏,鼓足勇气上了公交车。“一定要自己出来,这很重要。”现在,张良美还经常让老公带着到“一加”做丝网花。 珊珊妈妈一直不敢带脑瘫的女儿出门,那天到了大剧院,就往楼上走,不敢下来。“后来其他残疾孩子陆陆续续到了,她看到原来还有那么多比珊珊情况更加严重的孩子,当时就红了眼眶。演出结束时,她哭了。”那天晚上,一凡收到了珊珊妈妈的感谢短信。“她说现在利用空余时间做布艺束口袋,准备等到明年情人节拿来爱心义卖。” “走出去,不仅让残疾人自己增加信心,对社会上的人也是一种触动,他们对这个群体,会从关注到关心。”一凡说,活动中他们遇到过一位好心的的哥,放着活不干,整整一天和他们一起做公益,现在也是“一加”的志愿者。 带着俭俭的梦想,一起“向幸福出发” 王俭生前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叫《向幸福出发》,栏目播出了一级重度脑瘫女赵冬梅收获爱情并创办免费婚介所的事迹,被深深触动。之后,她做残疾人的思想工作,甚至自己也在婚介所填了张表,为的就是鼓励残疾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此次活动撞上七夕,王志向和“一加”的志愿者们就商量着能不能换个方式,一起交流、吃饭、看演出,“我们为单身残疾人创建的QQ群也已经建好了,名字就叫‘向幸福出发’!” 王志向在他的QQ空间里这么写道:“8月23日刚巧是“七夕”,也叫‘七巧节’。所以,一加俭俭爱心助残就在这天举办一场残障人与有缘人相聚的活动,让残障人有机会与有缘人相识、相知、相爱,找到他们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