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们的一天:常州“雷锋擦鞋班” |
发布日期:2013-03-04 |
雷锋擦鞋班队员合影 3月2日上午,常州雷锋广场设立以来的第一次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如期举行。常州“雷锋擦鞋班”来到人民公园开展义务擦鞋志愿服务活动。记者特地赶到现场,记录“雷锋”们的一天。 早上八点半,瑟瑟寒风中,擦鞋班丁伟坚、王卫星、毛志明、杨达智、胡世明等人便来到活动现场,挂上“义务为您服务,使您足下生辉”的横幅以及各媒体对“雷锋擦鞋班”的相关报道。班长丁伟坚告诉记者:“希望大家通过横幅、新闻报道进一步了解我们擦鞋班,更希望能借此传递雷锋精神,感染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雷锋擦鞋班队员王卫星布置现场 志愿服务开始前,雷锋擦鞋班班长丁伟坚组织成员们开了个简短的“班会”。丁伟坚提出:以后义务服务活动的次数由原来的每年3 次增加到每年6次。提议得到了所有成员的赞同。记者了解到,班长丁伟坚双腿残疾,母亲与妻子都已去世,儿子正在读大学,家中80余岁的老父亲已卧病在床、不能自理;杨达智双眼失明,现在在一家盲人推拿馆工作;毛志明失去了一条腿,现在在一家福利院工作;王卫星下岗后再就业,在一家银行当保洁员。各队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以及家庭责任,每年抽空出来做6次义务服务活动,对他们来说实属不易。 9点整,义务擦鞋正式开始。摊子刚摆好,就有众多路人前来围观。一开始围观的市民都还有些犹豫,不相信这是免费的活动。擦鞋班的老顾客,同样热心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梁恕涛向大家介绍:“他们是常州雷锋擦鞋班呀,媒体都报道过的,学雷锋、义务服务的,真的不收钱。”丁伟坚擦的第一双鞋来自另一位熟识的老顾客,从喷清洁剂、涂鞋油到用布擦拭,丁伟坚做得一丝不苟。擦完第一遍后,丁伟坚提出再擦一遍,他说:“刚才在风里吹久了,手冻僵了,第一遍擦鞋时手还没热过了,擦得不够好,所以再擦一遍。即便是为人家义务服务,也得把服务做得最好。”之后,擦鞋摊前便排了众多等待的人。擦鞋班成员边擦鞋,边介绍着皮鞋日常保养、护理的方法。 一位来自北直街小区,82岁的袁婆婆看到残疾人在义务擦鞋,关心地询问着四位擦鞋志愿者的工作与生活情况。袁婆婆告诉记者:“他们身有残疾还免费服务,我们有点不好意思的。他们自己买清洁剂、鞋油也是需要钱的。我想多少给点意思意思,他们又坚决反对。真的是非常感谢他们。”腿有残疾的毛志明说:“我从小就在孤儿院长大的,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能活到现在,我来义务擦鞋是希望能尽我所能,帮助其他人,传递这种爱心。既然说是义务的,就不能收钱,我们要信守承诺。” 胡世明嘴唇干裂而流血 丁伟坚未戴手套,满手鞋油 中午十二点,行人已经很少了,擦鞋班成员在准备收摊时才意识到:这几个小时都没停下休息过,滴水未进而且一直没空上厕所。为了方便工作,擦鞋时丁伟坚、杨达智等人都未戴手套,一上午每人擦了三十多双鞋,手上已涂满黑色的鞋油。王卫星仔细地拾捡摊子周围的垃圾,大到被人丢弃的宣传册、小到一枚烟头,都被他装入了自带的垃圾袋中。 丁伟坚班长的工作记录本 常州擦鞋班自06年12月成立以来,先后走进常州博物馆、南大街横兴路社区、西新桥二村、三井府成社区、红梅虹景社区等公共场所,举办了27次义务擦鞋志愿服务活动。丁伟坚的工作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各社区和居民朋友的热情支持,他们为我们买来饭菜和点心,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只是付出了一些力所能及和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却使居民朋友们在得到我们服务之后心存感激,总觉得受之有愧,惟有以更加努力的表现和优质的服务来回报大家的厚爱。”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