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生交管” 实施“幸福交通” |
发布日期:2013-01-06 |
近年来,常州市坚持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载体,以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全力打造“民生交管”品牌,大力实施“幸福交通”建设,通过道德示范、文化引领、部门联动、全民践行和公众评判等手段,常州城市交通管理蝉联“A类一等”管理水平、市民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满意率达91.9%。 一、主动融入大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列入城市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与经济任务同时下达、同时督查、同时考核、同时奖惩,坚持把“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听取和点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工作情况,定期搭乘公交车、出租车,上路视察体验市区各交通堵点和主要干道交通状况。依托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整合力量,“文明交通工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围绕完善路网、公交优先、文明宣教、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逐一搭建课题组和项目组,每月例会、双月推进、每季督查、半年总结联席会议机制,督导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排查整改文明交通和公共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407处。 二、营造浓厚氛围。继续实行96家市级机关工作人员交通违法统计通报制度,对交通违法频率高、发生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固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验,全面推行50条道路“路长负责制”,发动沿街单位落实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的“市容环境”责任。组织市民代表、出租车和公交车驾驶员等成立6个“找差”组,“找差”163处全面落实整改到位。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60个交通岗结对共建,大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活动,组织发动6万人次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劝导,评选“每周之星志愿者”50名。选择部分学校、机关单位、企业和社区创建一批“宣传教育示范点” ,开展“文明交通微笑使者”、“十佳出租车、公交车驾驶员”、“金牌、银牌驾驶员”等评选活动,100名优秀出租汽车驾驶人获表彰;组织“争当文明出行人”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好新闻竞赛、DV摄录大赛等系列活动,做到报纸有文、网络有帖、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掀起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的热潮。 三、实施建管并举。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3年来累计投入交通管理设施建设资金近7亿元,新建9个道路流量信息检测点、20个视频监控点、50套电子警察、12个城市出入口高清卡口。对市区3纵3横6条道路52个灯控路口实施交通信号配时“两长(常)一短”工程,路口交通延误降低30%;对市区8纵8横主干道路210个灯控路口实施“绿波”控制,扩大城市快速通道“绿波”带,道路平均通行能力提升25%。实施市区主要道路实施人行道板护栏隔离工程,分批对市区主要道路设置人行道板护栏隔离设施,提升核心区域通行效率。扎实抓好交通设施管理,投入资金1952.9万余元,调整护栏1240米,在26个路口新增改造信号灯311组,新增更换交通标志1082块,施划交通标线12.9万平方米,新增社会公共停车泊位2812个。牢固确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化网格化勤务管理“7531”工作规范,全面推行数字化勤务考核,制定“督查督办工作规定”等14个规范性文件,持续开展酒驾、“三超一疲劳”“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年内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60.6万余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7.05%。深入开展“啄木鸟行动”,全面排摸各个岗点、路段、区域存在的交通问题,限时间整改,排摸确定276处交通问题逐一立项整改到位。 四、拓展宣教渠道。加强与本地各级新闻媒体的信息互通,提高在中央媒体和省级主流媒体的发稿能力,适时组织媒体随警作战报道510余次,组织“常州交巡警网上恳谈活动”,开设“交通大讲堂”网上专栏,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123篇,其中国家级媒体30篇,省级媒体322篇。依托“幸福广场文艺周周演”等活动,开展“争当文明出行人、安全幸福伴一生”主题宣传活动;开播集交通实时直播、出行提示、信息发布、违法查询、记分查询、业务指南等六大功能的“320实时交通电视”频道,每天滚动播放市区实时交通路况。利用“常州交巡警微博群”、“320实时交通”频道等媒体阵地设立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台”,对闯红灯、跨护栏、乱停车等交通“顽症”进行公开曝光;主动参与《政风热线》等媒体节目,开设19个网络互动平台,及时答复网民来信、留言、建议110条,信息反馈率达100%。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