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7个故事7种感悟,是30多万志愿者的缩影
发布日期:2013-01-1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志愿者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全市30多万志愿者,都在做着“帮助别人”这件事,但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悟。

  以下是7位普通志愿者的故事。他们都期待着,你也能成为三十万分之一。

 

  维护秩序、清理卫生,都是举手之劳

  火车站、公交站台、学校、社区,他的节假日在各种志愿服务中度过

  丁亚东 34岁 2003年起参加志愿服务

  所属组织:常州市志愿者总会

  他的故事:丁亚东是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对他来说是常事。利用这些时间,他参加了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在汽车站、火车站和公交站台等公共场所,维护交通秩序,进行文明疏导,清理公共卫生等;利用自己的社会保障专业特长,走进大学校园和社区,为大学生和社区群众提供社会保险、就业创业等政策咨询;参加团市委实施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等服务活动……2010年,丁亚东被聘为常州市青年创业导师团成员和常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组成员。

  他的感言: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举手之劳,何乐不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参加志愿服务无上光荣。在我心里,这是鼓舞、是鞭策,更是不竭动力,让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加倍努力工作,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守着工作岗位,一样能帮助很多人

  他把慢性病防治讲座、培训,开进了全市40多个街道社区

  华飞 43岁 2000年起参加志愿服务

  所属组织:市第一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队

  他的故事:从2000年至今,华飞的周末,大都是在全市40多个乡镇、街道、社区度过的。100多场讲座和现场义诊咨询,是他在工作时间之外,为糖尿病防治做出的努力。

  最近几年,华飞通过讲座,累计培训社区医生1500余人次,还陆续举办了医学专家视频坐诊活动、糖尿病防治知识短信免费发送等活动。在科室里,华飞成立了一支由医护人员、营养师以及患者共同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们不光会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防治教育,并定期回访已经出院的患者。

  通过这些志愿服务,很多高危人群得到了有效防治,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社区医生的慢性病管理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他的感言:10余年来的志愿者服务经历让我很充实、欣慰。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一定能战胜慢性病。

 

  不健全的身体,也有力所能及的事情

  失去一条左腿,还能用轮椅推重残老人去公园

  魏秀品 47岁 2008年起参加志愿服务

  所属组织:市肢残人协会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一加爱心社

  她的故事:魏秀品是一位失去左腿的肢残人。她长期结对帮助一位重残人龚兰珍,帮助料理家务,用轮椅带着龚兰珍看遍常州各个公园,让长期瘫痪的龚兰珍走出了家庭。她定期去金南山老人院,为孤寡老人做义工,帮老人洗头梳头,陪老人拉家常,帮他们排解寂寞。她长期照料盲人周金发,帮他张罗生活琐碎事务……

  她是热心人,肢残姐妹有困难找她,她总是乐呵呵地忙前忙后,帮着联系修理残疾车、帮着买拐杖。每年助残日,她总要来到献血车前,以献血的方式来纪念这一天。

  她的感言:没有强壮的身体,也能帮助别人。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奉献他人,快乐自己!.

 

  在常州之外,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

  四川、贵州、大别山,都留下了她的支教足迹

  金花 40岁 2005年起参加志愿服务

  所属组织:戚墅堰区教育系统志愿者协会

  她的故事:金花是戚墅堰东方小学的普通教师。2008年8月,她突然接到曾经报名注册的一个志愿者团队打来的电话,急寻专业老师去四川晓坝支教。原来,晓坝有一个以大学生为主的支教队伍,因没有专业老师指导而无法运作。两天后,她就登上了去四川的火车。

  凭着自己16年的教龄,金花在助教地区,常常一人身兼语文、音乐、心理辅导、百家讲坛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常常忙到凌晨才能睡觉。支教经历多了,金花还在朋友的建议下,带领其他学校的师生走进了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很多人在她的影响下,加入了支教队伍。

  从2008年至今,金花和她加入的“心愿志愿者服务队”,在四川安县晓坝灾区、在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别山天堂寨等边穷山区都留下了支教助学的足迹。

  她的感言:走出常州,还有很多孩子等着我们的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愿志愿之花开遍四方。

  比帮助别人更快乐的,是看到更多人加入进来

  5年,他发起的助学协会资助了全国960名学生

  周明达 65岁 2008年起参加志愿服务

  所属组织: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

  他的故事:2008年6月,周明达在电视上看到边远山区贫困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仍认真学习的情景,当即决定资助他们。他发动同事和好友,发展起一支爱心队伍,并联系上商洛市商州区麻池河乡的80名贫困小学生,成为爱心助学会的首批资助对象。2010年1月,周明达夫妇与3位好友一同踏上了陕西之旅,当年同资助孩子们15万余元。

  在他的努力下,常州市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于2010年7月正式成立,成为常武地区首家民间爱心组织。目前,周明达发起的助学会已有会员230多名,资助贫困学生累计960名。其中,周明达全家共资助了92名贫困学生。

  他的感言: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更快乐的是,看到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的队伍,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付出两年辛苦,收获一生感悟

  在汶川地区服务两年,他对生活有了不同的理解

  陈荣昌 37岁 2011年起参加志愿服务

  所属组织:“1+1”法律援助志愿者

  他的故事:陈荣昌是我市首批“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2009年8月起,他连续2年到“5.12”地震重灾区的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两年里,陈荣昌所在的地方发生了多次余震和泥石流灾害,工作条件很艰苦,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差距很大,工作上也不断面临挑战,但陈荣昌从没计较过个人得失。两年中碰到的每一件法律援助案件,他都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办理,不光得到了服务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在当地老百姓中,更是赢得了口碑。

  他的感言:我以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服务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服务地人民在物质贫乏生活中的勤劳和善良使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让我对生活生发出不同的理解与感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投入了两年,收获了一生。

 

  十年志愿生活,挖掘出自己潜藏的能量

  1.34米的小身体,揽下空巢老人们的家务活

  周琴 41岁 2003年起参加志愿服务

  所属组织:“一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她的故事:周琴的身高只有1.34米,但她小小的身体里却有大大的能量。

  她与费阿姨等空巢老人结对,定期为他们打扫屋子,买菜做饭,带他们出去透气散心;她专门学习手语,义务担任各项残联组织的活动的手语翻译,周末义务开设手语课堂教授其他志愿者;她自学很多手工艺制作技巧,并成立了一加爱心社的手工组,让残疾伙伴们有了自己的日常收入,也充实了他们的人生;作为爱心社的骨干志愿者,她负责爱心社日常运作,关爱残疾人活动、轮椅行、孤寡老人服务点上的日常志愿服务、福利院老人院的慰问、爱心社历年的节日义卖活动,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的感言:十年的志愿生活,让我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大的能量,也见证着我的蜕变和成长。虽然志愿之路不平坦,艰巨漫长,但前方有灯塔,左右有相伴,让我的人生航海有了导向。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