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8个中心镇建设 落实“多予少取”机制 |
发布日期:2012-09-29 |
中心镇建设,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27日上午,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二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加大统筹力度,推进一体发展——加快中心镇建设”课题。市政协主席邹宏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张耀钢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 邹宏国指出,把握好中心镇建设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完善发展思路至关重要。要依据各中心镇的区位特点、人文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融入城市新的发展板块,加快打造精品小城。同时,要突出重点,攻坚克难。要抓好产业集聚,充分整合要素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具有中心镇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要推进公共服务,特别在交通节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网络信息等方面向中心镇优先倾斜,抓好配套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邹宏国还指出,中心镇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全局、关系长远,需要全市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推。全市各方面要做到思想更加解放、认识更加到位、行动更加坚定,扎实推动中心镇建设再上新水平。各级政协组织要把推动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作为履职重点,深入调研,积极献策。 加快中心镇建设是今年年初市委交办给市政协的重点调研课题。市政协城乡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金坛、溧阳、武进、新北政协,组织委员对全市中心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协商会上,委员们认为,我市启动8个中心镇建设一年多来,各级各部门集中力量强力推进,不断形成和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及城镇建设经营机制,基本完成中心镇规划修编,扎实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中心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市中心镇城镇化水平还存在两个滞后现象:中心镇城镇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为此,委员们建议,要以创新创造破解制约,实现中心镇建设的新突破,包括强化规划管理,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规划一体化,编制出台行动纲要;深入整合土地资源,使用地指标向中心镇倾斜,落实“多予少取”支持机制,探索实施“留地”补偿制度;探索财政超收留成的分配体制,推进“银镇合作”等多元投入机制。其中,有委员提出,应鼓励置换保障指标,破解土地瓶颈,同时,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组建和运行,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委员们还建议:中心镇要加快产业集聚集约发展;要在文化品位上做文章,在城镇形态上讲特色,在建设管理上下功夫;要改革管理体制,“扩权强镇”,增强内生动力。 张耀钢对委员们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心镇建设工作,与委员们进行了交流沟通。下一步,我市将从“完善规划、统筹发展,积极探索、多元融资,围绕项目、加快建设,明确路径、优化布局,整治环境、改善面貌,多方联动、长效管理”六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十三届市政协不驻会副秘书长名单。 市政协副主席朱晓敏主持会议。副主席居丽琴、蒋必彪、卢明康、杨平平、赵忠齐和秘书长盛克俭出席会议。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