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常州好事:“一加”爱心社的万字记录簿 |
发布日期:2013-02-04 |
2月2日,晴,今天李爷爷身体还好,喘得厉害,走时别忘了煤炉换煤球,值班人:徐海涛。 2月4日,晴,李爷爷的热水袋冷了要及时换,记得给他调理胃口,值班人:唐亚军。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日记,也不是一个单位的值班表。 这是“一加”爱心社为这座城市的老人服务13年的记录。 如今,已逾万字。 13年前,“一加”爱心社由自幼高位截瘫卧床的残疾人王德林与10多名热心青年自发组建。 志愿者不仅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帮助特困孤寡老人,还常常自己出钱给老人买米、买菜、买些日常用品。长期进行定点服务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多达60位。13年来,服务队还先后送走了29位受助对象…… 13年,“一加”承载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演绎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 2005年情人节,寒雨潇潇,志愿者们为了筹集捐款,冒着严寒在大街上当起了卖花使者,看到一顶顶志愿帽,市民纷纷慷慨解囊,更有好心人付了买花钱不拿花就微笑着离去。如今,每年的情人节玫瑰义卖活动已成为“一加”的品牌,连续开展了8年,善款全部用于捐助常州市的孤寡老人。 13年过去了,有的志愿者走上了工作岗位,后补的学生又站到了志愿者的行列,岁月在变,队员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志愿者对这个团队的万千情结和无限的眷恋。来自陕西咸阳的志愿者候涛和来自三亚的志愿者李妙交,虽因工作原因去了外地成家立业,可总惦记着曾经照顾过的大爷大妈,专程回来看望时,还不忘给他们带上礼物。 “一加”的骨干成员都是或多或少有些残疾的青年,他们觉得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好工作,这样,学校里有爱心、有热情的学生就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力。“现在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达3000多人,其中在校生约占80%左右。”王德林说。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王德林和“一加”的志愿者们选择了走向无助的群体,献出一份真情,增添一份温暖。 “感谢所有爱我的人,是你们让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人生坐标!”王德林说,他希望“一加”爱心社能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人生坐标。 “一加”爱心社服务项目 对病、弱、孤寡老人进行探望、陪伴、照顾生活起居; 帮助有困难的残疾人提高生活状况与工作能力,树立自信心; 为严重残疾失学儿童提供义务家教; 协助各类大型公益性活动; 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工作与宣传活动等。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