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武进区好人张育明:用平凡书写人生,用奉献诠释自我
发布日期:2013-05-06

  张育明,现年44岁,江苏淮安涟水人。2003年进入武进环球环卫公司从事道路清扫工作。以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工作表现,做人的诚信及为人的厚道赢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

  2006年以来,他从一名普通的清扫保洁员提升到武进城区中心地块的清扫保洁班班长,管理中心城区人民路至广电路、武宜路至河东路以及湖塘镇城郊结合部一片区域的清扫保洁工作。这片区域人流、车流量大,管理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张育明带着一支46人的队伍,整天都在车流穿梭的道路上作业。夏天头顶酷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天寒地冻,只能用不停的劳动来御寒。

  犹记2008年,那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使得整个城区被茫茫的大雪覆盖,路面、桥面、道板上几乎无法行走。为了百姓能正常出行,张育明带领几十名环卫工人顶着鹅毛的大雪和刺骨的寒风,整日整夜地穿梭在马路上,撒盐、铲雪、清理一条条马路上的积雪和被积雪压垮的树枝。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渴了就喝两口带在身边的凉开水,累了就在马路边坐一会儿。公司送到他手上热腾腾的饭菜他总是要等到手上的活干完才想起来吃,而拿起来时往往已经是冰凉的。

  为了使马路条条畅通,他身先士卒、埋头苦干,数九寒冬浑身上下被汗水浸湿了都顾不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其他员工,完成了艰巨的扫雪任务。

  此外,他平时团结员工,和环卫工人打成一片,是环卫工人的主心骨。工人的知心话都对他讲,工人有什么困难他都能帮助克服解决。他在环卫行业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爱工人,平常总不把自己当成是一名管理人员,不是只指挥而不做,恰恰相反,一辆电瓶车、一把洋铲、一把扫帚都是他寸步不离的工具。在他工作区域的道路上哪里有垃圾,哪里有疑难问题,哪里就有张育明的身影。

  清扫保洁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垃圾随时都会出现。多年以来,他总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每天从早到晚陪着环卫工人一起干活,每天巡逻在自己管辖的各条道路上,无私奉献着。

  然而,对环卫工作的执着必定会造成对家庭的亏欠。说到家,张育明这个七尺男儿禁不住热泪满眶:“人之常情,谁不想妻儿老小,想的话,打电话问候一声。父母都年近八旬,儿女们也二十岁了,我确实也想常回家看看,但没有办法,越是节假日,我们越不能走。”自2003年扎根环卫事业以来,每年春节他都把对家的眷恋化成了工作的动力。当别人合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时候,张育明却仍然坚守着岗位。家中的事由妻子一人担负着,从不让他操心,家人对他工作的全力支持让他感动,更让他从中体味到了一种独特的幸福。他说:“武进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作为新市民的我,更要尽力把这个家扮美扮靓。”

  在这次全区“十一五”大型活动中,张育明所管辖的路段是城区关键区域,其中花园街是一条商业街,更是我们城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环卫工作的艰巨无法形容,张育明肩上的担子万分沉重:要把这条街的环境卫生搞好,在活动期间要看不到一点白色垃圾,看不到路上有一个烟头,并保证每天做到这点。我们都知道白色垃圾是无法控制的,为了能有效地提高保洁质量,他组织员工开会动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有了张育明的带头,工人们全都卯足了劲,从清运垃圾到清洗果壳箱及果壳箱周边油渍、道板的清扫保洁、绿化带的烟头及白色垃圾处理,大家彻底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清扫保洁工作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心、没有决心是完不成的。张育明以对环卫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对自己岗位的无限热情,在“十一五”大型活动中,出色完成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表扬,群众的好评。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那样本分做人,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每日披星戴月地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用平凡书写着人生,用奉献诠释着自我。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