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钟楼试点:义工公益服务信息存入“时间银行”
发布日期:2013-03-22

  采取“时间储蓄”的公益服务形式,把每位志愿者(义工)为社区提供服务时间通过一张“志愿(义工)服务卡”输入微机存档,卡内的服务记录也是年底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将来志愿者也能得到相应的回馈。记者昨天获悉,钟楼区作为我市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的试点单位,未来两年内,将按照以上模式进行志愿服务记录工作。

  钟楼区目前有志愿者(义工)8万多人。据了解,该工作由市义工联合总会牵头,负责全区志愿记录数据的采集、录入、分析等工作。试点期间,将建设立体复合的志愿服务记录的信息网络,包括建立志愿服务记录的数据库,志愿服务记录的专业网站,实现志愿者(义工)个人信息的手机查询和交互功能,布局社区志愿服务信息的社区终端发布和交互功能。

  “以前,各个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记录的形式不统一,有的是本子,有的是卡片,未来这些工作通过一张银行卡就可以全部实现。我们将统一朝‘义工银行’的方向操作,实现信息化管理。”市义工联合总会会长孔源告诉记者,在完善志愿服务记录系统硬件建设后,将在社区、社会福利机构、公益组织等社会服务机构设立志愿者(义工)自助服务站。志愿者就近就能看到志愿服务信息,可以加入志愿组织、参与志愿活动,实现志愿服务与电子记录的统一。“未来不管在社区还是其他地方,只要把我们的志愿记录卡一刷,就能就近看到活动信息,可以直接参与。”孔源说,试点两年内,将在钟楼区打造500米志愿服务圈。

  同时,志愿者的服务将得到回馈。据了解,按照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志愿者(义工)星级评定,除了联合有关部门在志愿者(义工)升学、就业、使用社会公共设施、接受他人或组织提供的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外,还将尝试与移动、电信、影院等的合作进行积分兑换,与道德积分卡相衔接等。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