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区:坚守道德传承 塑造小区大善 |
发布日期:2013-03-27 |
多年来,常州市戚墅堰区一直坚持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局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以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讲堂”活动为抓手,牢牢把握道德典型的发现、培育、推广、引领等环节,不断累积起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德优势、文明优势。2012年,由区委宣传部选送的《典型集群涌现 崇德尚善成风》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大“优秀创新成果”奖。 2011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走进常州“道德讲堂”,现场聆听了戚墅堰区“钥匙阿姨”徐琴秀的故事,并当场向徐阿姨致以敬意,表示“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徐琴秀是江苏省道德模范,2010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2年9月,中国文明网推出“身边好人”活动形象宣传片,改编自徐琴秀真实故事的公益微电影《钥匙阿姨》在网上上映一星期即被点播600万次,引发公民道德大讨论。 截止2013年初,戚墅堰区共入选“中国好人”6人,“江苏好人”4人,“常州好人”12人,好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位居全市首位。与农民工兄弟打成一片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刘祖明、拾获百万财物而不为所动的外来打工者林学翠母女、默默奉献的最美环卫工人蒙景谋、数十年照顾瘫痪妻子的周庆坤等为代表的“身边好人”集群涌现,他们以自己的道德光芒,悄然改变着戚区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个面积不到32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万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小区大善”现象。 传承历史底气足 时代精神发源于传统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植根于厚重的文化土壤。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生活在戚墅堰这片沃土上的人民,始终秉承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受封延陵的春秋大贤季札被誉为“中国诚信第一人”,尚德守义、崇文重教历来是常州人的优良传统。而戚墅堰区,更有着6000多年圩墩历史文化的积淀,翻开戚区古志,“邻里扶持之义”、“率性真直”、“习尚古朴”和“孝义其首”……描述戚区人崇善尚德等优秀品质的文字随处可见。近代以来,戚墅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一大批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和聚集地,几代人团结友爱、互助共进、拼搏奋斗,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彰显着敢于超越、永葆先进的性格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多年来深入开展“五讲四美”和“三热爱”活动,持之以恒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新世纪以来,又积极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动党员群众分层分类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自我的精神家园。尤其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培育提炼戚墅堰人文精神,加强典型人物引路,实实在在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市民教育中,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文明建设基础实 戚墅堰区坚持“群众满意向上攀登,文明建设向下扎根”的理念,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推动形成全社会价值共识,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广泛开展各类“讲文明,树新风”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幸福广场文艺周周演、社区邻里节、群众文化艺术节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着大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形式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并不断丰富其内涵。率先在全市建成8大类道德讲堂。建成全市首家公园式道德讲堂、全市首家车间道德讲堂、全市首家军民共建道德讲堂,以及全市首个为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设置的“阳光助航”道德讲堂,并率先探索道德讲堂与人生重要节点相融合,开展了道德讲堂之结婚颁证仪式、退休就职仪式等。倡导知行合一,“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常态化。全区12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近2万名志愿者踊跃投身“三关爱”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靓丽,全区通过全方位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无差别对待外来流动儿童,针对性帮教预防对象群体,取得了在校生“十一年零犯罪”的突出成果。东方小学华灵同学还荣获全省首届“十大美德少年标兵”称号,是全市唯一一例。 营造氛围引领强 强大的舆论导向,催生了示范效能、连锁反应,为选树推介典型,放大正面效应提供了坚强阵地。戚墅堰区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道德模范事迹宣传,以榜样力量引领思想行动,使倡导的价值理念变得生动形象,使先进的思想道德变得可学可行。 全区旗帜鲜明地表彰“戚区好人”、“戚区身边的好青年”“美德少年”等道德模范人物,通过模范人物的评选活动,进一步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建立包括标语条幅、宣传橱窗、公益广告等在内的社会宣传网络,让群众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编写《尚德善行-戚墅堰区身边好人事迹汇编》,组织创作以先进典型为原型的文艺作品,依托群众文艺舞台等进行巡演,寓教于乐,推动先进模范的事迹和精神进村入户、入脑入心。主动邀约市级以上媒体来戚区采写各类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报道;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群众反映热烈的特点,挖掘政务微博平台等网络资源,引导网民围绕“道德明星”、“草根善举”开展“讲道德,做好人”大讨论,全方位多角度放大了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 戚墅堰区始终坚持 “主体在民、参与靠民、宣传为民”的原则,得到群众拥护,凝聚社会力量,让典型选得到、出得来;坚持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做到因势利导,形成社会风尚,让典型立得住、叫得响;坚持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发挥制度的保障和激励功能,放大社会效应,让典型走得远、聚得多。道德永无止境,路在脚下延伸。面向未来,戚墅堰区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抓手,坚持道德传承,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谱写“两个率先”新篇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