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地震亲历者给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师生的致谢信
发布日期:2013-04-28

  4月24日晚,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大一学生何静宇在人人网上发布日志《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同学的谢意》,用质朴的语言对师生的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川籍学生,在学校为雅安灾区筹集物资的募捐活动中感受到的浓浓暖意——“今晚让我明白,你们不会停止一颗热血的心!不要觉得你们的帮助微不足道!你们奉献的就是那些教室的一砖一瓦!就是救人的那一剂药!就是冷得发抖的孩子披上的衣衫!”

  据悉,4月23日至24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12级工业设计与11级工商管理3班自发举行为雅安灾区筹集物资的募捐活动,24日当晚,志愿者们来到学生宿舍楼,进宿舍向同学进行爱心宣传,募集救灾物资。来自四川绵阳的何静宇同学就是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之一,因亲身经历过汶川之劫,她对于地震和救灾有着更深的感触,在得知雅安发生地震和家人安全后,第一时间参与了本次志愿者活动。她说,当她去各个宿舍敲门之前,内心其实是迟疑的,但大家的热情和善意很快打消了她的顾虑。“我没想到,热心的同学这么多,有捐出上百元生活费的同学,也有捐出只穿过一两次的名牌鞋的同学,也包括看到募捐立刻去商店购置物品的同学。每个宿舍的同学对我们的活动都给予积极配合,尤其当听说我是四川学生之后,陌生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都会嘘寒问暖,让我心里非常温暖。”

  本次集资募捐的组织者之一,12级学生尹天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会把所有善款都用于购买必要的物资捐赠给灾区,并且一定会确保善款的使用公正公开。”据悉,此次募捐活动募捐的物品中包括药品、雨伞、被子、食物、衣服等,考虑到灾区物资的紧缺性和实用性,资金全部转换成为物资运送。志愿者宋腾飞坦言:“尽管物资并不是非常多,但是他们希望雅安人民能明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一些人在想着他们,想要帮助他们。”

  其实,“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已经是一种传统,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两天,校区就组织了募捐活动,校区师生合计捐款二十二万余元。而在2010年4月12日,机电工程学院09级海军国防生自发组织开展了以“祈福西南”为主题的赈灾募捐活动,共募集人民币三千余元。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募捐,共筹得善款十一万余元。

  在日志中,何静宇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汶川地震后收到了资助的孩子,我想说谢谢你们,谢谢全国人民的支援。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四川。灾后外省援建的建筑如春笋拔地而起抚慰着创伤的巴蜀!”

#p#

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同学的谢意

  也许我没有什么资格来写这封信,打下这些字都是因为心中的激动。今天我们12级工设和11级工管3班一起组织了为雅安筹集物资的志愿者活动。最后的任务是进宿舍收集,每个宿舍敲门。其实在这之前我是迟疑的,因为我怕会勉强大家,从一开始我就不赞同学生捐很多钱,因为我们都还是赚不到钱的孩子。而且社会的一些舆论影响了大家的情绪,带着一丝忐忑,我们开始敲门了……

  在说结果之前,我想述说一些。

  来到这座城市之后,每一次被人们问我是哪里的人,当我回答 “四川绵阳 ”的时候,人们都会回答我“地震?”。是的,不过,我是一个幸运的孩子,512并没有给我所在的小县城带来太多的灾难,所以我可以假装轻松的说起你们好奇的故事,用平淡来掩饰自己心里的激动。毕竟,我在绵阳,绵阳的每一个县城都是灾民安置点,我相信每一个四川人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天,更别说绵阳人了。在重灾区来的孩子面前,“地震”我从来都不敢提。 2013在我心目中是什么样子,我想就是那天的样子吧。

  那些惨重的伤痛我不愿提了。作为一个汶川地震后收到了资助的孩子,我想说谢谢你们,谢谢全国人民的支援。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四川。灾后外省援建的建筑如春笋拔地而起抚慰着创伤的巴蜀。

  也许你们没有来四川,所以你们看不到,你们的爱心化成了孩子们的笑容,孩子们的书包,母亲的希望,灾民的一日三餐,四川的未来!

  也许,不是每一分钱都被落实,使你们不敢再帮助,但是今晚让我明白,你们不会停止一颗热血的心!不要觉得你们的帮助微不足道!你们奉献的就是那些教室的一砖一瓦!就是救人的那一剂药!就是冷得发抖的孩子披上的衣衫!

  我们可以忘记那些悲伤,但我们不会忘却那些感动。

  我们从没遗忘你们给我们的坚强!

  原谅我的不善言辞,四川人,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前行。

  雅安,加油!

  我也希望中国可以变成一个能让大家放心奉献安心的国度!

  谢谢你们!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