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镇积极探索扶贫帮困新渠道 |
发布日期:2013-10-25 |
近日,薛家镇妇联与民间慈善团体--清泉希望行动社取得了联系,并联合开展了对薛家贫困学生的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该组织的QQ群,走访调查出的11名困难中小学生在一天内全部结对结束,颇有供不应求之势。这是一次政府力量牵手民间公益,由政府引导慈善资源、搭建慈善供需平台的创新实践活动,揭开了薛家镇公益事业的崭新篇章。 据悉,以关爱老人,关注孩子为宗旨的该组织,自2013年7月成立以来,短短2个多月的时候,自愿加入该组织QQ群的爱心人士已达470多人,除了在常州、金坛、溧阳等地走访结对外,他们还走进了大山深处,与甘肃陇西的桌儿岔学校开展结对两次,8月份的“同心营”活动通过媒体播放,感动很多爱心人士,也吸纳了很多的新成员。 清泉希望行动社的成功案例给了政府部门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民间有很多的慈善力量,只是缺少有效的平台。在全能型政府向支持型政府转变的今天,民间慈善完全可以作为政府救助的补充来延伸政府职能,集聚民力以扶民,一方面,可以扩大帮扶资金渠道,增大帮扶覆盖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政府的工作量及资金负担。为此,在下阶段,薛家镇妇联将从以下三方面加强探索,力争将慈善帮扶活动引向深入: 一、加大公益理念舆论宣传。一是提升公益宣传的力度与质量,反映平民生活所想,体现百姓心灵状态,拉近公益意识与百姓的距离;二是举办民众能广泛参与的社会公益事业活动提高公益认知,倡导公益意识在传播者接收者之间的和谐平等交流。 二、政府积极引导,吸纳民间资本。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有效调动社会资源,为拥有“政府血统”的民间公益组织获得公信力加持,为开展各项活动打开绿色通道。同时,出台有效的、激励性的制度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供给,引导持观望态度的踟蹰民众捐赠和参与。 三、主体多元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健全机制,保障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合作与衔接。可通过运作权移交、承包、委托等方式展开合作,将社会救助的责任转由政府和慈善组织共同承担。在保持监督的同时,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此保障慈善组织提供救助的质量。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