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武进首支中学生舞龙队风生水起
发布日期:2013-11-20

  常州市武进区首支中学生舞龙队虽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但这支舞龙队已经上过许多大场面,在常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中,学生们的演出都赢得了满堂彩。在“龙灯之乡”洛阳,这支最年轻的队伍在全镇2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龙灯大赛第一名。

  “龙迷”把“龙文化”带进校园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舞龙运动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洛阳镇是我区着名的“龙灯之乡”,舞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全镇有20多支龙灯队。生在“龙灯之乡”,戴溪初中的体育老师许小林是个地道的“龙迷”。前几年,该校以教师中一批篮球爱好者为基础成立了龙灯队,还专门请来了全国知名的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金永兴担任教练。名师加上苦练,这支队伍很快硕果累累,在江苏省第三届农民运动会等全省大型赛事中,代表常州市连续拿了两个第二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年轻人中寻找传承人,舞出劲头的老师们希望把舞龙带进校园。正好去年9月学校成立社团,舞龙就成为了特色项目。

  “龙头”历经海选百里挑一

  听说学校成立舞龙社团,洛阳群众非常支持,本地一家企业积极赞助并冠名,这个社团就叫远大舞龙队,许小林和另一名教师蒋凯炎担任指导老师。舞龙队要从初二年级中选拔15名学生,不仅要求每名队员体力好、灵活,不同“岗位”要求也不一样:“龙头”要有力量,“龙尾”要灵活,“龙珠”要节奏感好……特别是“龙头”,差不多是从整个年级中海选出来的。舞龙珠的是许小林老师的女儿许伊杨,她也是龙灯队唯一的女孩。为什么会选她?许老师说,因为节目中有托举等危险动作,不少家长不放心孩子做这个危险动作,“我回家让她试了试,她的平衡性、灵活度、节奏感都很好,虽然她妈妈也反对,我还是选她啦!”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课准时活动,寒假期间集中训练,一年里,舞龙队从每节课只能学一个动作,到逐渐掌握了近30种动作、队形。他们还推出了十人龙灯和五人龙灯两种,适应不同活动场地的表演需求。

  传统龙灯也有萌造型

  元宝舞、大立圆、躺地舞、过桥……一连串高难度动作让三四分钟的舞龙表演看点不断。而许多创新造型,也让传统的龙灯有了新花样:长长龙灯组成了一只大眼睛,眼睛还很萌地眨着;地处水蜜桃之乡,龙灯还能组成一个桃子的造型;突然间,桃子又变成一艘大大的龙舟,船上的水手们一下下划着桨……许老师说,这都是他们的创新造型。让龙灯活起来,靠的是全体队员们的合作。有一次,一位队员在表演时脚扭伤了,他硬是忍着痛完成了表演。每次舞完龙,同学们都累得随地就躺,但他们还是很喜欢舞龙。每到一处所受的欢迎,让他们充分领略了“龙文化”的魅力。

  现在,学生们不仅龙舞得好,还学会了一门手艺:修龙。龙灯用多了总会出现小毛小病,活动室有工具箱,还有一条已经淘汰的龙灯。龙灯坏了,不用老师招呼,他们会一起动手拆旧补新,手艺不逊于老师。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