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最美干部”汤亚平:因为温暖,所以最美
发布日期:2013-10-22

 

为村民代拿药五本账本

  “一个本来娇气的小女孩,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16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率领多家省级媒体集中采访雕庄街道中村村官汤亚平事迹。坐在记者身边的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戴金大,回忆起汤亚平刚进乡镇卫生院时的样子,竟忍不住哽咽起来。

  汤亚平日前当选了全省“最美基层干部”。在中村,这个身材小巧玲珑的女人被大家称为“全能村官”。因为她不仅是中村村民们的医生,还是中村的妇女主任、民政计生干事,什么都干,而且什么都干得好。

  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她24年舍不得离开中村

  1989年,汤亚平初中毕业后,到中村卫生室当了一位“赤脚医生”。

  为了胜任这份工作,汤亚平到处进修,获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全科医生证书等多项职称以及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从“赤脚医生”成长为“全科医生”。

  这么多年,雕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多次向汤亚平抛出橄榄枝,但她总说,舍不得离开中村,中村的村民们需要她。

  村民们的确离不开她。因为只要一个电话,无论是谁、无论什么时间,汤亚平总是随叫随到。“她凌晨3点来我家看过急诊!”“她节假日还来给我量血压!”和村民们随便聊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村卫生服务站不能刷医保卡,一些需长期服药的村民每月要定时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取药,来回1个多小时。汤亚平心疼腿脚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就把取药的事情揽了下来,每月拿着村民们的医保卡代为拿药。如今,密密麻麻记载着药费的账本已有厚厚的5大本了。

  随着社区卫生公共服务在基层全面推开,汤亚平在中村精心打造了“天使送温暖”品牌优质服务,为全村298户村民提供家庭病床卫生服务和义务家庭康复。她经常上门为育龄妇女产后访视,为失明的糖尿病人测量血糖血压,为身患恶疾的病人诊疗输液,为长期卧床患褥疮的病人清创换药……

  “母亲患病去世的时候我只有18岁。后来看到病人和家属,我就特别能体会他们的感受,也特别看不得他们难受……”说起为何对村民们如此尽心尽力,汤亚平一瞬间红了眼眶,“我是把没能对母亲尽的孝,转移到了其他老人、病人身上,能帮一点是一点。”

  在外是样样拿手的“全能村官”,在家是贤妻良母“小女人”

 

准备社区天天乐活动

  中村村民如果患了重大疾病、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生活陷入困难,汤亚平总能第一时间知道。怎么做到的?“我们都愿意找她,第一个就想到她!”村民杨华英说,“她从来不看人给脸色,不管你是谁,她一定会想办法帮忙的。”

  汤亚平接到最多的求助,是代办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生活救助、慈善大病救助、临时生活补助等手续。有时候,单是申请手续所需的材料就厚达数尺,旁人看着都累,她还是不厌其烦。20多年来,她为村里困难群众办理各类补助总额近20万元,受益群众80余人次。

  为了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生活,汤亚平还发动中村的男女老少组建了“夕阳红”健身队伍、中村青年毅行队、乒乓球队等多个文体团队,还向村委建议造起了文体活动中心和青少年阳光驿站。在“社区天天乐”大舞台,汤亚平包揽了方案策划、节目编排、发贴宣传等所有的工作。“她什么都干!我们都叫她‘汤导’。”村民徐昌云说。

  人人都说汤亚平是女强人,她自己却不承认。“其实我是小女人!”说这话时,汤亚平满脸小女人的幸福表情,“起码回到家里,我就是贤妻良母。”

  这话真不假。汤亚平家曾获评市“五好家庭”,夫妻俩相敬如宾,儿子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一家人还照顾着汤亚平94岁高龄的奶奶。

  爱心助学不求孩子成绩好,“做个好人”最重要

  汤亚平还有个称号,叫“常州妈妈”。

  十年前,她结识了雕庄中学的安徽籍学生周琴琴,从此每学期资助她500元学费,从未间断。

  去年,她通过“真情寻呼1+1”爱心助学活动,与盱眙女孩张杰结对帮扶。正在雕庄念初一的张杰说,汤妈妈不仅资助学费,还经常给她买衣服,带她回家和哥哥一起做功课、玩游戏,就像自己的家人。

  今年,汤亚平得知民间公益组织骑游队将前往江西婺源看望贫困山区的孩子。她第一时间发动村里党员、群众捐衣捐物,并且到当地的服装厂购买了100件崭新的运动服让骑游队带到江西。

  至今为止,汤亚平先后协调解决了5名流动儿童入学问题;组织爱心人士资助了6个孩子,个人捐助资金2万余元。

  采访当天,很多媒体到学校采访张杰、家长和老师。有人问:“张杰学习成绩怎么样?”孩子父亲表示一直都不错。汤亚平马上接过话:“别对孩子的成绩有要求,没有必要因为接受了我的捐款就一定要成绩好。做个好人,这一点最重要。”

  他们眼中的汤亚平

  “大年初一,她从金坛婆家赶回来给老人挂水。”

  戴金大 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我在雕庄工作了40年,前前后后带过几十个乡村医生,像汤亚平这样用心、有心的真不多。有一年大年夜,村上一个老人消化道大出血,医院叫家属回去准备后事。但是按照农村习俗,初一初二是不兴办丧事的。家属就打电话找汤亚平,请她上门给老人挂水续命。当时,汤亚平正在金坛的婆家过年,第二天就赶了回来。

  “要是当初没听她的话,我活不到现在。”

  沈小亚 中村村民

  我2002年确诊尿毒症,丈夫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换肾要几十万元,当时的感觉,就是天要塌了。没多久,村委帮失地农民办社保,我想着要留钱看病,就拒绝了。是亚平一次一次上门来,给我讲社保的好处,劝我多为以后想想。我不符合低保条件,她又主动帮我办了低保边缘。现在我病情很稳定,一周做3次血透。如果当初没有听她的话,我不可能活到现在。

  “她像亲姐姐一样对我好。”

  谷慎方 中村新市民

  我是安徽巢湖人,2004年一家人来常州打工,后来患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去大医院看病太贵,我负担不起,就找汤医生。她给我配了点小药,找药包给我泡脚,还把南京同学给她的一种中药膏送给我抹,效果非常好。她真的像亲姐姐一样对我好。

  “怕孩子辍学,她直接找到父母承诺资助。”

  汤立群 雕庄街道妇联主席

  我们认识十多年了,她的为人我很了解。她一直资助安徽女孩周琴琴,简直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一样待。周琴琴初三毕业的时候,父母要把她接回老家去。汤亚平一听说,很担心周家会因为经济困难不让孩子继续读书,就直接找到了周琴琴的父母,承诺只要孩子愿意读,自己就会一直资助下去。周琴琴也很争气,后来考上了南开大学,现在当上了老师,一直和汤亚平联系很多。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