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爱的种子 孙国华和一位普通乡镇干部的故事 |
发布日期:2013-10-23 |
尤静亚,武进区雪堰镇漕桥政务办副主任。孙国华有捐款想法的时候,第一个找到的人是她,在她的帮助下,老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将毕生积蓄捐出成立助学基金。 两人的结缘,要从每年的退休教师活动说起。因为是政务办副主任,漕桥初级中学每次退教活动,尤静亚都会参加,孙国华对她有了初步印象。2011年夏,孙国华的老家、浒庄村委黄墅桥村民小组因为夹山垃圾填埋工程拆迁,负责该村民小组拆迁的镇干部正是尤静亚。当时,孙国华已经不住在老房子里,尤静亚听说他不会骑自行车,每次都是步行回老屋,就尽量将事情累积到一起才喊他,丈量、清点、核对……原本需要跑10多趟的拆迁事宜,在尤静亚的安排下,孙国华只跑了4趟,每次她还嘘寒问暖。 信任,一点点在老人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8月9日上午9点多,尤静亚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工作,一抬头,发现半开的大门外站着孙国华和他的老伴。请进2位老人,泡上2杯热茶,孙国华才说出了想交100万元党费的事。尤静亚感到震惊继而肃然起敬。但出于对老人负责的想法,她劝他首先要先安排好一家三口的生活,交党费的事缓一缓再说。临走时,孙国华一再叮嘱她:“这件事你要帮我上上劲!”送走老人,尤静亚马上拨通了漕桥初级中学戴校长电话,详细了解了老人的家庭和身体情况,并让校方派人去孙国华家中探望,“当时也担心是不是老人生活遇到了困难,无法排解”。 8月13日,孙国华、尤静亚、戴校长面对面谈了很久。尤静亚说,她之所以力劝孙国华变交党费为成立助学基金,是想让孙国华的精神代代相传,倾听良久,老人最终点头。 孙国华的人生是以爱为基调的,他一生都在播种爱、收获爱和升华爱。孙国华的行为也和生养他的这片土地“气候”有关。在龙城大地,尊师重道、捐资助学已蔚然成风。作为“道德讲堂”的发源地,常州更是拥有强大的“道德引擎”,教育系统、行政机构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这些道德故事,这些爱的赞歌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孙国华撒播下的道德种子,与每一位常州好人、中国好人撒播下的种子一样,已经在常州人心中生根发芽。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