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钟楼区3块国字招牌如何而来?
发布日期:2013-12-12

  日前,常州市钟楼区文化馆排演的老年群舞《香脆萝卜干》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金奖,弥补了我市13年来在此项全国大赛中的空白。而近年来,钟楼成功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双桂坊放心餐饮“道德讲堂”又在全国形成品牌。短短几年内,钟楼区就拿到了3块国字招牌。

  “这不仅是荣誉,更蕴涵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折射出的常州尚文、常州尚德和常人尚学的三大精神文明建设品牌。”该区文明办主任钟芃表示。

  如何从大众文化到精品文化?

  平均年龄55岁,来自不同的社区,从未受过专业训练,这就是《香脆萝卜干》的演员阵容。

  “我们获奖的背后,是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该区文化馆馆长孙茹表示,整个钟楼拥有280多支群众文化队伍,为选拔“萝卜干”演员阵容提供了保障。

  “从2009年开始,我们连续3年举办社区群众文艺巡演50多场近千人次。去年又举行了钟楼区老年舞蹈讲座,让老年人带着节目来交流,免费接受专业指导,从而挖掘了一批热爱跳舞的老年人。”

  此外,“幸福广场周周演”、“社区文明天天乐”都为《香脆萝卜干》提供了积累舞台经验的大众平台。“每一次演出都根据市民反馈去修改完善,接地气了才能经受住考验,创作出精品。”孙茹表示,该剧参与了包括大到世博会,小到社区天天乐在内的各类演出近百次。

  其实,钟楼除了《香脆萝卜干》,从大众文化走出的精品还有很多。比如目前在全市广场舞推广的《公民道德歌》现代排舞版,发源地也是钟楼广场舞。

  双桂坊“道德讲堂”滋养诚信之花

  “这儿吃饭的是普通市民和外来游客,安心、放心是这条餐饮美食街给大家带来的最好美味;而双桂坊‘道德讲堂’里牛杯杯给顾客送伞、巴姐不用复炸油、半山亭麻糕店雨天为客人送餐……这些道德故事则是双桂坊食品里最好的‘添加剂’。”这是新华社记者孔祥鑫在双桂坊采访后最大感受。

  作为道德讲堂的发源地,去年7月20日,中央文明办、商务部、国务院食安办在钟楼双桂坊美食街召开“学习双桂坊,诚信做食品”全国现场会,双桂坊始终围绕诚信经营这个根本,成为“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的全国典型。

  “近两年,我们不断放大双桂坊的滚雪球效应,积极引导更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培育诚信文化,并在辖区各行各业中推进诚信体现建设。”钟芃表示,钟楼五星街道勤业菜场在全市菜场中率先开展“诚信菜篮子道德讲堂”,红梅乳业开设全市第一家食品生产企业道德讲堂,“12349”便民服务台的上百家加盟企业也走进了“道德讲堂”,“双桂坊滋养了钟楼诚信经营之花”。

  教育普惠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

  作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钟楼社区教育已成为该区实现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形成良好人文基础的重要途径。

  在荣获2012年度省文明社区标兵的荷花池社区,记者看到,由市委党校退休教授陈方大主持的“荷花书坛”举办已经超过100期了,围绕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等社会风气问题,书坛都会进行讨论,正风气。热心文艺的居民高玉芬组建的“合唱队”,同样每周都要定期排练,并把我市建设文明城市中的亮点作法融入到自己的合唱歌曲中,成了文明建设中民间的宣传力量。

  据了解,钟楼区在社区教育建设中,拥有楼道文化、小巷讲坛、文化超市、项目工作室、收藏展览会、读书读报会等六大类共165个特色学习型组织载体,先后建设108所新市民学校,受益人次近十万。

  “我们都将这些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最优化,用于提升社区成员的文明度。”该区教文局党委书记徐澄范表示,未来钟楼将继续大力推动“文明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生态社区”、“数字社区”等各类创建工作,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激励和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研究,促进社区教育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度。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