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朝阳:8个读书点办在村民家中 累计借阅上万人
发布日期:2013-12-17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让每个来家里看书的村民能喝上热腾腾的茶水。到了春节人更多,我还要准备瓜子糖果。”11日,家住何家塘21号的83岁老人何浩兴告诉记者,他家是朝阳村的一个读书点。

  37岁的何燕坚持每天到何浩兴家看书。女儿崔灵心也学着她,现在越来越爱读书了,看完了还经常和父母交流心得。“我家读书收获不少,女儿作文明显进步了,已经在报纸上发表了3篇习作。”

  像这样的读书点,雕庄街道朝阳村社区一共设了30个。其中,8个在村民家中,另外22个设在企业和万都商城,全村村民不出百米就能找到一个读书点。

  目前,各读书点日均流量20余人,累计借阅上万人次。

  这个创意,来源于两年前一位村民的“诉苦”——

  “我不搓麻将,又不喜欢去茶室。”独居老人许金福多次向村书记张南平倾诉无人交流的苦恼。

  为了满足这位老人的需求,朝阳村在许金福家附近找了一处老仓库,改造成一个休闲书吧,有桌、有凳、有书、有报。

  没成想,小小的读书点每天都吸引不少村民,看书的看书,聊天的聊天,门口晒晒太阳也不错。

  “设在家里吧,还能喝口热茶。”在村民的建议下,其他自然村就在村民家中设立了读书点。

  “开始设立的时候,遇到不少问题。”张南平告诉记者,有的村民积极性高,不是碰上读书点的主人不在家,就是感觉没有新鲜图书;设了读书点的家庭,主人既要打扫卫生,又没有了行动自由,哪里都去不了。

  为了解决图书问题,在鼓励社会捐助、村民捐书的情况下,社区又与市图书馆结对共建,由市图书馆免费提供2000册流动图书,内容涉及科普知识、医药保健、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10余种,确保有足够的新书给村民借阅。

  村民家中的读书点则进行重新调整,和志愿者家庭进行了双向选择。

  “有了读书点,还要引导村民,从无目的读书到有意义的读书,把阅读培养成村民的一种习惯。”

  为此,朝阳村依托读书点,开展读、听、说、写、娱五种形式的读书系列活动:举办老少读报、剪报交流大会、读书节、读书竞赛;组织居民听包括传统教育、礼仪修养、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各种讲座;暑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我的书屋我的家”阅读讲演等活动;组织创办“美丽朝阳我的家”手抄报;每年举行一次大型广场文艺活动,大小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