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集群涌现的好人典型,已从常州走向全省全国
发布日期:2013-12-23

  12月初,天宁区同济桥社区市民杨华萍光荣入选“2013温暖中国”十大好人。这是继“无臂妈妈”吴荷美之后,我市市民再次获得这一殊荣。

  今年,常州市共有16人(组)入选中国好人,累计50人(组);24人(组)当选江苏好人,累计52人(组);116人(组)当选常州好人,累计222人(组);4人当选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入选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此外,还有1人获省“十大美德少年标兵”,9人入选省“百名美德少年”。

  集群涌现的好人典型,已经从常州走向全省全国。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导演李薇曾感叹,今年央视在全国22个城市寻找好人,到常州前已经去了20个城市。唯独感觉,“常州好人特别多”。

  选典型——寻得到,看得准

  典型来自你我身边,覆盖各行业各层次

  57岁的杨华萍是同济桥社区居民。1979年结婚前夕,未婚夫徐志堂遭遇意外事故,不仅高位截瘫在床,而且丧失了生育能力。杨华萍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嫁给了徐志堂。34年来她细心照顾丈夫,从没睡过一个好觉。

  众多典型人物中,几乎都是杨华萍这样的普通市民、普通劳动者。他们朴实无华,又卓越不群。

  在宣传和树立这些典型人物的过程中,我市采取了组织倡导、基层推荐、公众参与、媒体挖掘、调研审批、激励表彰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公信力为核心,以增强感染力为重点,建立科学的典型选树机制。在典型选树中注重层次性,培养发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并开辟了道德模范、常州好人系列、美德少年、优秀志愿者等多种典型,挖掘、选优、树立渠道,使典型各具特色、形成系列。这些由不同层次、行业典型构成的典型群体,使各行业、各层次都有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使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群体。

  育典型——站得高,立得稳

  严格审核典型“过硬”,借力高规格媒体助推

  今年9月9日,武进区漕桥初中退休教师孙国华做出了一件让人无比钦佩的事:把毕生积蓄190万元捐给武进区教育局“树人教育发展基金会”,定向用于漕桥中学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对特困学生的补助。而74岁的孙国华平时生活非常节俭,家中唯一在使用的电器是电饭锅。

  孙国华的事迹,是通过常州晚报等媒体的报道而为人所知的。从热点新闻人物到当之无愧的“典型”,孙国华和其他基层典型一样,经过纪检、组织部门的严格审核,宣传部门的多方权衡等环节。这样的典型人物,才算得上“过硬”。

  我市借力高规格媒体的助推,积极与中央、省级媒体加强沟通联系,把常州的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常州、认识常州、关注常州、支持常州。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孙国华事迹被新闻联播采用,获刘延东批示;严伟洪事迹刊登于光明日报;“复合型工会干部”王延花、“小巷总理”王瑛、“全科村官”汤亚平、“黑皮书记”严清华等四位省“最美基层干部”被省级媒体集中采访报道。

  树典型——叫得响,推得开

  二维码、微电影、资源库,宣传方式与时俱进

  2005年3月,80后青年尤辉和丽宝第社区其他6名电脑爱好者组建了一支“雷锋科技服务队”,放弃周末及晚上休息时间,免费为社区居民修理电脑,为失业人员、中老年居民和新市民举办免费电脑培训班。升格为雷锋科技服务站后,服务范围从丽宝第小区走向了全常州。

  尤辉的故事在常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效果,得益于多样的宣传方式。我市多次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深度采访,通过专栏宣传、活动宣传、新闻特写、典型报道等,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中国常州网、中吴网集中展示常州好人的先进事迹,并推出二维码“好人扫描”。在街头巷尾和各基层单位,也经常能看到“常州好人”的宣传海报,5部公益广告微电影在电视台黄金时段和街头电子大屏长期播放;我市还创设了“典型宣传资源库”,形成先进典型宣传资料多部门、多条线、多维度的汇总平台数据库。

  学典型——贴得近,学得了

  紧跟时代主题,给典型注入“精、气、神”

  汤亚平从1989年走出校门之后就一直在雕庄街道中村村委工作,被村民们赞为“全科村官”。今年10月,她入选全省“最美基层干部”。面对媒体,她却坦承对患病早逝母亲的愧疚,以及“在家只想当个小女人”的心情。

  很多市民发现,像汤亚平这样并非“高、大、全”的典型,近两年越来越多,他们有真实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但又让人感动、钦佩。这样的好人,贴得近,也学得了。

  在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上,我市有一系列创新方式:比如,举办道德讲堂事迹报告会、社区天天乐先进事迹舞台剧、座谈会、现场会、巡回主题宣讲等;另一方面,分析典型产生的社会背景、精神内涵、基本经验、现实意义、发展方向,在生动鲜活的事迹中挖掘闪光点,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努力把先进人物写活、先进事迹写实、先进经验写透。用普通人的视角树立典型,用平实的语言刻画典型,用鲜活的事例表现典型,用实在的数据支撑典型,提炼出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主题,给典型注入“精、气、神”。

#p#

  孙国华、杨华萍、王延花、汤亚平……

  今年我市美德典型继续竞相涌现

  元旦后,全国将在常举行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

  今年,我市美德典型继续竞相涌现,进一步提升了常州在全国的知名度——

  一生清贫,却拿出毕生积蓄190万元捐资助学,孙国华的事迹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重要批示;

  毅然嫁给瘫痪丈夫并坚持34年如一日的照顾,市民杨华萍成为我市继吴荷美后又一个入选央视“温暖中国10大好人”;

  “复合型工会干部”王延花、“小巷总理”王瑛、“全科村官”汤亚平、“黑皮书记”严清华相继入选全省“最美基层干部”,我市4人获此殊荣,位居全省第一……

  据悉,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将于2014年1月在我市举行。

  挖掘发现:从最基层中来

  “常州的先进典型,来自群众,来自民间。”连续两届为央视“温暖中国”节目组推荐好人的,不是官方,而是一位民营业主。他叫王云华,他说:“常州是‘道德讲堂’发源地,我也参加过不少道德讲堂活动,感受到了很多常州好人的善举,于是不由自主地推荐常州好人。”

  央视“温暖中国”导演李薇,今年在全国22个城市寻找好人,常州是她的第21站。她感慨道:“给我的感觉,常州好人特别多,特别注重尚德教育。别的城市最多推荐10多人,常州却一下子涌现出了30个,而且什么类型都有,非常全面。”

  先进典型根植民间,默默无闻,却闪耀着光芒。孙国华的故事最初就是由一位基层通讯员发现并写成报道的;而杨华萍34年照顾瘫痪丈夫等事迹,最初也是由通讯员提供信息,常州日报记者深入挖掘后进行报道,最终走向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好人舞台”。

  传播推广:立体、新型、互动

  今年我市分别为“IT雷锋”尤辉、“黑皮书记”严清华、“无臂妈妈”吴荷美、“爱心司机”李运胜等,创作了5部公益广告微电影,在电视台长期播出,在街头电子大屏播放。同时,设计编印了7.5万份“常州好人”海报,下发全市各基层单位张贴,传播社会“正能量”。

  “只有创新宣传方式,才能让典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我市在常州日报、常州电视台、中国常州网集中展示常州好人的先进事迹,并创新推出二维码“好人扫描”,实现“一键直链”先进典型,拓展了好人宣传广度空间,形成了报网互动“一键式”宣传模式。

  后继有人:创建“好人库”,建立美德基金会

  12个月中,我市就涌现出16位中国好人、24位江苏好人、100多位常州好人。截至目前,我市创建的“典型宣传资源库”已录入市级以上模范好人300多位。

  今年花博会,我市组织这些好人免费游花博,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市已建立常州市美德基金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支持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其实,无论是“好人库”里的好人、每月的“常州好人”,还是“道德讲堂”上涌现的好人,他们的事迹都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期间,我市通过举办道德讲堂事迹报告会、社区天天乐先进事迹舞台剧、座谈会、现场会、巡回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先进典型的时代意义和内涵,使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都以典型为榜样,贴近好人、学做好人。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