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百米阅读圈” 天宁区校外全民阅读网格化服务
发布日期:2014-01-21

  倡导学习、终身学习。常州天宁区以雕庄街道朝阳村为试点,2011年探索打造阳光驿站的延伸基地--“百米阅读圈”,在区域内合理布局,下设30个读书点,150余人志愿者管理队伍,各读书点日均流量20余人,累计借阅上万人次。为朝阳村的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便捷的读书阵地,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全民阅读氛围。

  整体规划,扩大影响力

  根据人口分布、实际需求和场地布局,在8个自然村、工业园区、万都集团等地合理设置了30个校外读书点,让书本进村、进园区和进企业,打造校外“百米阅读圈”,实现“点”、“网”、“面”的网格化覆盖。“点”与“点”之间不足百米,形成校外“百米阅读网格”。读书点“读书BRT”实行流动管理,送书上门,送到家中,形成“面”。

  何家塘21号83岁老人何浩兴家,就是朝阳村所设的第一个读书点。何师傅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让每个来家里看书的居民能喝上热腾腾的茶水。到了春节人更多,还要准备瓜子糖果。邻居何燕一家是何师傅家这个读书点的常客。她女儿崔灵心小朋友在读书点收获颇丰,作文明显进步了,还在报纸上发表了3篇习作。2013年崔灵心小朋友还获得了常州市美德少年荣誉。像这样的读书点,雕庄街道朝阳村一共设了30个。其中,8个在居民家中,另外22个设在企业和万都商城,居民们不出百米就能找到一个读书点,累计借阅人数上万。

  健全机制,提升吸引力

  书籍是读书圈吸引群众的根本。健全书源供应和轮换机制,有书读,读新书、读好书、爱读书是“百米阅读圈”始终关注的重点。在开办之初,鼓励社会捐助、村民捐书的同时,与市图书馆结对共建,由图书馆免费提供流动图书,对需求较多的重点书籍进行轮换,逐步摸索出了由政府投入、政策倾斜为主、社会捐助、居民捐书为辅的稳定书源供应和轮换机制。在书籍品类上,根据需要,这些读书点的书籍大致可分为政治法律类、实用科技类、医疗保健类、文化教育类、文学艺术类及电子音像制品,6大类2000余册,报刊15种。如今,“百米阅读圈”也已成为天宁培育理想远大、追求上进、团结友爱、活泼开朗的四好少年有效载体。

  规范管理,增强生命力

  读书点的规范管理,是“百米阅读圈”生命力来源。运行期间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反映读书点的主人不在家,无法对外开放,或是图书没有实时更新;而承担读书点的家庭,既要打扫卫生,又是哪里都去不了了等等情况。为此,每年都召开“百米阅读圈”协调会,专门针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协调讨论解决难题,如形成了采取微调读书点,实行志愿者家庭的双向选择方案等等。现在,读书点以家庭为单位,家长和孩子为主体对象,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加”,实行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教育。在居民中共招募了150人读书志愿者团队参与管理,专门负责图书编目、制定制度、策划活动等。与此同时,读书志愿者还鼓励家人读书,组织邻里读书,反馈读书意见,读书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丰富内涵,形成凝聚力

  读书点是读书的静地,也是交流沟通的乐地,更成为了引导和养成居民们阅读习惯的载体和阵地。为进一步丰富读书点内涵,各读书点开展了以读、听、说、写、娱五种形式的读书系列活动:举办老少读报和剪报交流大会、读书节、读书竞赛;组织传统教育、礼仪修养、心理健康知识方面讲座;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我的书屋我的家”阅读讲演等活动;组织创办“美丽朝阳我的家”手抄报;每年举行一次大型广场文艺活动,节目都是居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掀起了“人人阅读、家家爱读”的学习热潮。

  现在,“百米读书圈”遵循“以书为友、以书会友、智慧头脑、广博心灵、繁荣文化、传承文明、扩展视野”的宗旨,通过网格化服务到点到网到面,拓展了阳光驿站服务范围,用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大力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共创和谐社区。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