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首家公建民营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 免费入托20人
发布日期:2014-01-30

  记者昨天获悉,金坛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运行以来已入托20名贫困低保残疾人。他们在这里都享受免费服务。

  这个康复托养中心是2013年12月18日正式揭牌的,成为我市第一家以政府投资加民间经营联合运作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由金坛市政府投资1380万元,在原西岗敬老院基础上改扩建而成,占地12亩,建筑面积4250平方米,设置托养床位100张。这里,试行的是管办分离、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康复托养一体化,做到政府托底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府每年投入60万元购买30%床位,免费提供给贫困残疾人;深圳国医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博爱医院)具体负责运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金坛市残联在中心设置管理办公室,对资产与运行进行监督。

  该中心通过社会招聘,现有3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是临床医师、专业护士、康复指导师,另有8名经过专业护理培训考核合格上岗的护理员。未来,还会根据托养人数,按照分级护理需求,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不断壮大护理队伍。

  目前,该中心已接受20名政府托养人员和1名社会化托养人员,政府托养人员均是16岁到60岁之间金坛市户籍的低保残疾人和“边困”家庭残疾人。

  记者25日走进这个托养中心,对这里作了一番亲身感受。

  当天,金坛市文联组织12名书画家来这里赠送书画作品,18岁的肢残姑娘李某像健全人一样跑去,问书法家蔡培新要春联:“我也要一副。”

  1年多前,李某因为左侧股骨头坏死手术,走路不便,“以前走路痛得厉害,有时甚至需要人扶。现在,我每隔两天就做一次增强肌力训练,前段时间回家,邻居都说我走路跟正常人差不多了。”2013年12月3日,李某正式入托,该中心为她和每个入托残疾人进行了全身体检,并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在这里,是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安排饮食和康复计划的。

  “康复的另一个关键是心理疏导。”金坛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主任王小琴说,李某偏食特别严重,刚来时什么菜都不愿吃,只要辣椒拌饭,有点营养不良,“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说她原来是很活泼的,生病以后整天窝在家里,情绪低沉,胃口当然就不好,需要刺激性食物。”

  从营养知识讲授开始,医生护士一点点打开李某的心扉。“我们和她交流,同吃一碗菜,同吃一桌饭,让她适应大家,放松愉快。这样,她开始尝试不同的菜品,我们也鼓励她克服对食物的抵触。”王小琴说。

  中午吃饭时,记者看到李某虽然还是离不开辣椒,不想吃鱼,但是,对白菜和鸡蛋已经吃得津津有味。从以辣椒为主,到现在辣椒为辅,王小琴说她相信李某的心情和饮食习惯会越来越好。

  李某告诉记者,这里还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有阅览室、多功能室等,她在这里打篮球、踢毽子,还能看电影看书,一点也不感到乏味。

  像李某一样因为贴心照顾而渐渐改变的残疾人还有许多。24岁智残人戚某原来不与家人交流,现在则主动打招呼了;68岁的肢残人刘某,已经能够扔掉拐杖行走。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