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些事之春节舆论场:聚焦常州走亲访友的10个热门话题 |
发布日期:2014-02-07 |
春节,一处处亲友相聚,也构成了一个个舆论场。 今年春节,大家谈论得最多的是什么呢?常州日报多位记者留心倾听,发现以下10个话题谈论得较为集中。 1、 反腐败与饭店生意 春节,是轻松的。 但记者发现,这一个春节,亲朋好友相聚时却常常会说起反腐败的事,几乎都认为“确实应该这样”,包括对宴请的控制,大多数人也都说好,原来一些经常要应酬的“现在几乎天天回家吃饭,真的很好”。 今年春节,餐饮市场逐渐返璞归真,往年动辄数千上万的团圆饭基本退出,而数百元至一两千元的普通家庭团圆饭一统江山。 市民王先生在事业单位工作,春节期间请亲友聚会,是在城北一家五星级酒店。“一桌只要988元,以家常菜为主,很地道、精致,大家都很满意。以前这个价位,是不可能在五星级酒店请客的。”该酒店营销经理说,往年春节期间会主推以鱼翅、辽参主打的高档团圆宴,加上涨价等因素,一桌就要近万元,尽管价格不菲,食客还是不少。今年酒店本来也想推,一圈电话打下来,客户基本不感兴趣,就取消了,转而主推988元、1888元的家庭团圆饭,颇受欢迎。 席间,王先生等也纷纷打趣:“有的地方会所不能开了,改名叫食堂、叫餐厅。”“年前超市比往年挤,估计跟不准发卡、取消年货也有关,不少人要自己去买了。” 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乡村“空心化” 一些城里人到农村走亲访友时,都会谈到土地制度改革,但究竟会怎样改,多数人并没有数。 说起现有的土地流转,武进区嘉泽镇丰杨村村民老丁很高兴。前年,他所在的村庄拆迁,他家分到2套安置房,8亩多承包地也流转了。地有分红,前年每亩1500元,今年涨了150元,8亩多地去年分到1.3万多元。不仅如此,他还把一套安置房租给了政府,年租金1.2万元。 说起土地,不少人反映,随着这些年来人口的变化,承包地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很难解决。还有一些户口进了城的人问,能不能回来以父母或兄弟的名义,在老宅基地上建房子。对此,一些人认为没必要,“你看看现在村上,都没什么人了”。记者在几个村庄发现,不同程度地都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不少人口转移到城市去了,真正在乡村生活的人越来越少,一些房子因为没有人住,越来越破败。 3、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和房价问题 春节相聚,生意人纷纷反映,按照原来的商业路子,现在钱难赚了,“做什么行当都不容易”。 而对2014年的经济形势,则普遍认为会比2013年更好一些。 “2014年什么行业会好?新兴行业。”常州漫品印象3D打印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健在和亲友相聚时说,去年9月,他成立公司,短短数月实现产值10多万元。“虽然还不可观,但我相信,今年将上升20%到30%。”丁健对今年的发展大有信心。他说,不少新兴行业都会有机遇。 至于房价,较为认同的是,一线城市还要涨,二线城市部分地区可能小涨,三线四线城市一般来说不大可能涨,也不可能跌到哪里去。 4、 农历马年共有384天,闰九月 生孩子多,以后上幼儿园也挤 今年农历马年从2014年1月31日开始,至2015年2月18日结束,共有384天。 其中,九月是闰月。 春节聚会,一提起这个话题,不少人都说,今年384天,一定会多生不少“小马驹”,以后上幼儿园、升学、就业,一路人多,压力会加大。 5、 你最喜欢春晚的哪一个节目 今年春晚,总体反映尚可,一些看过回放的说,“还有点耐看的”。 除夕和家人一起看春晚,是55岁的市民王英10多年来的习惯。“今年的春晚舞台很简朴,不铺张,很好啊,节目也好看。”她说她最喜欢的是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整个屏幕成了一个翻开的青春纪念册,30张父女合影,让她想到自己的父亲,瞬间眼泪汪汪。 女儿张莉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光唱唱跳跳,小品相声太少了,段子没新意。”她认为,今年春晚最大的亮点是创意舞蹈《符号中国》,舞者将肢体动作与投影融为一体,表现长城、故宫、熊猫等最典型的中国元素,很不错。 记者了解到,也有人最喜欢小品《扶不扶》,还有人最喜欢舞蹈《万马奔腾》等等。 6、 今年过年鞭炮少了 “还是少放点烟花爆竹吧,这样对空气好。”这样的话,记者在春节期间听到了3次。马年春节,市区烟花爆竹声虽仍不绝于耳,但受雾霾天气影响,相当一部分市民已有意识地减少了燃放。 年初三,记者在兰园遇到两个男子抱着一扎烟花准备燃放,被路过的一位老人阻止。老人姓薛,62岁,“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烟花爆竹能少放还是要尽量少放。”他还说,以前过年,他家也燃放烟花爆竹,但今年在他的劝阻下,连小孙子也没有放。 7、 生不生二胎,常常展开辩论 今年春节,记者几次在餐桌上都听到关于生不生二胎的辩论,甚至有的还提高了嗓门,于是有老人捏着筷子指点:“好了好了,快点吃饭!” 小年夜,张军的奶奶突发心脏病,春节期间大家轮流上医院陪护,还要招待上门的亲戚,累得够呛。“幸好,我父亲有兄弟姐妹4个,大家轮流还好些,以后我们生了病,咋办?”张军有个3岁的女儿。去年单独二孩政策出台,父母立即要他再生一个,他和妻子一直犹豫不决。 “在生二孩这个问题上,年轻人的想法和老一代的想法有冲突。”张军说,年轻人会考虑压力,不想太累,而老年人总说要给孩子多个伴。其实,这就是观念的不同,生或不生,都有道理。 8、只要有年轻人,就会有人问“有男(女)朋友了吗” “啥时结婚啊?”“不小了,不要太挑了。”这是32岁的林佳春节期间几乎每天都听到的话。她是武进人,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看着表妹堂弟们个个拖家带口,惟独自己形单影只,她也很羡慕,但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想将就,而且她相信在爱情的路上,30多岁仍有许多机会。 为打消父母的疑虑,今年,她改变以往一味抵触的策略,和父母深入谈心,说自己正努力追求幸福。父母也放下心来,不再跟着亲友一起唠叨。“家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沟通。”林佳说,催婚这件事,意外地让她懂得了许多。父母着急是为自己好,应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双方互相体谅,心情放松,爱情或许“马上”就来。 记者所到之处都发现,只要有年轻人在,就会有人问,有男(女)朋友了吗? 9、过年去哪儿玩 交流旅游感受,也成为话题之一。 因感觉身边的年味渐淡,小年夜,市民张女士一家在朋友的邀请下飞往吉林。朋友家在农村,张女士8岁的儿子看当地人杀猪宰羊,跟着做浆糊、贴春联、包饺子、放花炮、守岁,看到了挂在屋檐下长长的冰凌,兴奋不已。 今年春节,市民蒋先生一家三口是在江西度过的。他告诉记者,年初三,庐山上游人如织,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排满了旅游大巴和私家车。景区管理人员说,往年春节庐山上游人很少,而今年初三当天的盛况已接近春夏旅游高峰期。 “一年忙到头,只有过年才彻底放松,带上家人一起出去玩玩,既团圆又开了眼界,多好。年么,就是一个出行的借口。” 10、冬天不冷,可能会有倒春寒 春节相聚,免不了说说天气。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3年,夏天出奇的热,冬天又出奇的暖,几乎个个都认为春节过后,就会有倒春寒。 年初二,市中心南大街一带人头攒动,电影院、餐饮店内座无虚席。由于当日最高温度超过20℃,市民们身上的羽绒服、皮衣已难觅踪影,部分商场、餐饮店内仍开着空调,很多人因嫌热而脱掉外套。 “这么暖和的春节,走亲访友很方便。”市民马女士高兴的是,受暖冬影响,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比往年便宜很多,供应量很足。不过,出生农村的她担心来年的小麦收成要大受影响。还有人说,热了不好,家里的团子、馒头都馊掉了。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