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日报救助的断臂女孩 来报社谢恩啦 |
发布日期:2014-02-17 |
当年她5岁,手臂意外绞断,全家刚到常州住在地下室;现在她19岁,正上大一,父母在常州买了房子买了车 14年前,随父母初到常州的5岁女孩韩沁不幸被绞断右臂,常州日报及时给予援助,帮她维权,带给她关爱。14年后,这个女孩突然来到报社表示感谢。14年后的见面,让记者分外感慨,更为小女孩和她家的变化感到惊喜和欣慰。 陌生来电牵出14年前的往事 “芮记者吗?我是老韩。14年了,我们一直想来看看你。”年前,记者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男子称14年前因女儿手臂被绞断一事,得到本报许多帮助。“女儿现在挺好的,上大学了。” 记者一下想起了那个叫韩沁的女孩。2000年,韩沁5岁,父母刚从老家淮阴到常州打工,父亲韩书伟在红梅西村做保安,母亲武广霞在湖塘镇的一私人织布厂做活。因没有人带,韩沁经常跟着母亲到织布厂玩。当年8月30日傍晚,韩沁又到厂里找妈妈,被一台没有防护罩的纡子机绞断手臂。虽经全力抢救,但因断臂坏死,她的右臂最终只剩下了8厘米。 意外发生后,这个在常尚未立稳脚跟的外来打工者家庭当即陷入困境,住进了红梅西村一个暂时空置的地下车库里。 记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即展开采访,连续推出3篇报道《小韩沁,谁夺去了你的手臂?》、《小韩沁,你的明天会更好》、《小韩沁上幼儿园啦!》。市民纷纷伸出温暖的手为她捐款、红溪幼儿园免费让她入学,市法律援助中心热情为她提供法律援助。 心存感激,努力改变命运 在他们一家境况稳定后,记者与他们慢慢失去了联络。 昨天,赶在女儿开学前,韩书伟带着韩沁、妻子、小女儿来到报社。 在当年的采访中,韩书伟一直向记者强调,为了女儿的将来,他要努力工作、存钱。女儿发生意外后需要照顾,妻子只能待在家里,有段时间过得特别困难。他干过许多工作,这几年做些小生意,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如今已在常州买了房,也买了车。2006年,小女儿出生,也在常州上学。“如果那次意外后没有那么多人给我们帮助,没有媒体的鼓励,或许,我没有那么强的信念撑到今天。” 断臂女孩,如今成了校园记者 “其实,这几年我一直想到报社表示感谢,但工作忙,就耽搁了下来。”韩书伟说,去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年前放寒假,他看常州日报,看到了记者留在报上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女孩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她的右袖管依然空落落的,但表情坦然,眼神自信。她读的是合肥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见面中,她一直微笑,告诉记者报名参加了校园记者团,年后就是校园报的小记者了。记者问她为何不装假肢,她说习惯了,一只手完全没有问题。 “她说,要不是只有一只手做题要慢些,她会考得更好些。”母亲武广霞说,韩沁乖巧懂事,读书从未让他们操心。失去一只手,生活上有很多不便,但她很要强,从初中起就寄宿,把自己照顾得挺好,一个人出远门去上学,他们都很放心。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