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道德讲堂”走进大学 “友善厚德”舍风如何炼成
发布日期:2014-02-28

 

   “道德讲堂”走进江苏理工学院

  27日,“道德讲堂”首次走进大学生社区——江苏理工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黄昱舟在汶川地震中舍身抢救室友财物,他的行为至今感动着许多人。黄昱舟不顾地震的危险舍身救出室友,在生死时刻跌跌撞撞地返回宿舍抢救室友的笔记本电脑和单反相机,并救出一只小乌龟。

  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学生用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好室友”黄昱舟的感人故事,让全场同学一次又一次地被黄昱舟真诚、友爱的感情所感染。这是江苏理工学院道德讲堂的现场,江苏理工学院道德讲堂走进大学生社区,倡导让宿舍“和睦、和气、和顺、和谐的“舍风”,“宿舍是我家,和谐靠大家,遇事少掐架,大家笑哈哈!”

  “友善厚德”舍风是怎样炼成的?

  小贴士1:互助进步、和衷共济

  在江苏理工学院也有几位像“黄昱舟”一样的好舍友,他们“友善厚德”宿舍是怎样炼成的呢?据说,每个男生宿舍都会有一个男神、一个睡神、一个学霸、一个学渣、剩下两个是吃货。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班的学霸代表王鹏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汽车比赛华东赛区二等奖得主。他不仅是自己当学霸,还能主动辐射周边同学,让同宿舍的同学远离网游、拒绝赖床,在他的帮助下,他身边的好几位同学都被成功转化,相继顺利通过四级、计算机二级。

  通常意义上“90后”比较厌烦他人的碎碎念,说多了还会被称作“唐僧”,被驱逐出宿舍。王鹏的沟通秘诀在于平时善于和同学沟通,乐于帮助同学,在生活中建立了比较好的人际关系,用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理解。

  小贴士2:乐于奉献、吃亏是福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班的“95后”好舍友代表刘帅处好室友关系的秘诀是乐于奉献、吃亏是福,他说,开学报到来得比较早,然后就把宿舍卫生打扫了下,之后给大家把水瓶都打满了,同学来了都开心死了,有个同学做梦时还在说这事,都笑醒了。现在舍友们都患上了打水依赖症,大家看他打水习惯了,现在偶尔刘帅有的时候忘了打水,就调侃“刘帅怎么还不去打水”。

  刘帅说他的偶像是俞敏洪,想当年俞敏洪老师在北大读书时,就主动打扫宿舍卫生,为同学打水,而且一干就是四年。到了1995年俞敏洪去美国和加拿大邀请当年的大学室友归国帮助他壮大新东方的事业,这些同学二话不说就回来了,理由是——“老俞,就冲着你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也要回来帮你!”。这就是颇带传奇色彩的俞敏洪打水打出新东方伟业的故事,有人说他的事业正是建立在厚道的“舍风”之上的。

  小贴士3:学会分享、善于共情

  女生,相对男生而言或许内心世界要更丰富一些,所以她们之间又是如何营造“友善厚德“氛围的呢?通信班的女汉子刘倩给出了答案——学会分享、善于共情,刘倩同学相当豪爽,所以人称女汉子,每次回来都拎回一整袋苹果,人家刚开始还以为她家是种苹果的呢。

  刘倩说:“我觉得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

  小贴士4:克己制怒、包容豁达

  说起大学生社区,宿管阿姨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如果你脑子中还仅仅停留在宿管阿姨的阶段,那么你就“out”了,最美宿舍知心姐姐——一站区站长小熊就是位90后,在她眼中形成“友善厚德”宿舍风最关键不论是在宿舍、在课堂,凡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都要多交友、少树敌莫嫉妒、和为贵。

  站长小熊谈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处理,要讲究“三诚” “三多”,即:“三诚”就是以诚交友、以诚交流、以诚劝解;“三多”是多理解舍友的难处、多谅解舍友的短处、多赞扬舍友的长处,从而达到同学之间平等互助、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亲近友善。

  培育友善厚德的好“舍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江苏理工学院校训为:“厚德 博学 笃行”,正可谓德育为先、有德才能行,“厚德”二字语出《周易?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深厚的德泽、宽广的心胸、乐于奉献的精神。它适合于一座知识殿堂,同样也适合于学生宿舍,因为这是学子们共有的家园。宿舍也是践行校训精神的第二课堂,苏理工17000余名学子要在这里涵养“立德修身”的道德力量,厚积薄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该校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羽程老师谈起策划这次道德讲堂的初衷,他说,同窗之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珍视的友谊之一。五湖四海的学子,能够相聚在同一校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更是不可多得的缘分。

  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雨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家庭有“家风”,一个民族有“民族风”,一个国家有“国风”,具体到一座高校有“校风”、“校训”、学生有“学风”,作为学生集体中最小的单元——我们的宿舍、寝室也应拥有“风度”,简称“舍风”或“室风”,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生动培育,它是“和谐友善、厚德文明、平等法治”的具体践行。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