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街道:“1+1+3+X”树根型服务网 服务无缝隙 |
发布日期:2014-03-03 |
“要不是社区及时来人,我可能死在家中冰冷的地板上了。” 2月27日,躺在德安医院病床上的程荣山,依然心有余悸。 程荣山50多岁,肢体残疾,独自一人居住在华康家园的廉租房内,户口空挂在天宁街道五角场社区。由于他行动不便,五角场社区的社工经常上门看望他,社区还将华康家园物业主任顾金锁发展成为树根型服务网络的志愿者。 2月14日元宵节上午,树根型服务网络小网格长严元方上门看望了程荣山,他还一切正常。但2月17日上午,顾金锁打电话给社区,说近两天没看到程荣山出来,敲门也没人答应,担心他会出事。 接到电话后,社区立即派责任社工唐烨和扬翼感恩服务社社长杨志安前去查看,发现程荣山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唐烨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把程荣山送往医院。 经过医生检查,程荣山是突发脑梗,并伴有高血压、肺部感染、尿血等多种病情。经过数天治疗,终于脱离了危险。 “像程荣山这样人户分离、现居住地并不在五角场社区的人,社区却能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就得益于树根型服务网络。”五角场社区书记袁琴娣说,服务网络以五角场社区为中心,以小网格长、志愿者、居民小组长等为支点,将信息网络覆盖到每个社区居民。 2012年,按照“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要求,天宁街道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推行“1+1+3+X”树根型服务网络,完善“一片三长五大员”机制,努力编好“信息采集及时、民意诉求畅通、个性服务到位、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网。 所谓“1+1+3+X”树根型服务网,第一个“1”指每个片区的责任社工;第二个“1”指每1个机关党员干部联系1个片区,协助责任社工开展工作;“3”指将原来每个责任片区再以“百户”左右为单位划分成3个小网格,选聘该网格内的居民骨干担任小网格长,负责民意调查、居民信息收集、协助民事纠纷调解等;“X”指该网格内的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楼道长、志愿者(党员、居民、学生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发挥各自所长,参与社区建设,当好五大员。 救助程荣山,只是天宁街道探索建立树根型服务网络后众多故事中的一个。 连日来,责任社工与网格志愿者仍然每天去医院看望程荣山。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