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道德和荣誉更多“含金量” |
发布日期:2013-10-11 |
日前报道,海门市“个人荣誉信贷”拨出第一笔贷款,当地一位村书记以“全国最美基层妇女干部”等4项荣誉作为抵押,从当地农商行获得80万元的贷款,用于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让荣誉变成“真金白银”,如此创新举措在省内并非个别,如前不久盐城盐都区文明办与该市某农商行推出“道德贷”,道德模范贷款无需抵押和担保,当地三位道德模范成为首批“道德贷”受益人。 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荣誉获得者优先提供金融服务,这种含金量十足的尝试,值得肯定。 无论是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还是各条战线上获得荣誉的先进个人,无疑都是社会的脊梁。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持久的道德支撑。 如何弘扬真善美,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应鼓励与时俱进的探索尝试。先进人物多以默默无闻而着称,以吃苦奉献为特征,即使在他们获得各种殊荣之后,依然没有多少“实惠”可言,没有多少“利益”可沾。而“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社会现实,需要我们对道德建设做些“触动利益”的尝试和改革,以发挥真善美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赋予道德和荣誉以更多的“含金量”,显然是引导社会弘扬真善美的鲜明导向,这不仅实实在在褒奖了先进,更会营造见贤思齐的浓烈氛围,也将有助于形成推动道德建设的正能量。 道德变成真金白银,荣誉变成资本抵押,是否会“玷污”真善美,让道德建设功利化、庸俗化甚至异化?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真正追求道德者,不会在乎利益得失。而如果有人受“利益驱使”走向“有德”,客观上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社会进步。 中央领导最近强调,要广泛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引导人们从身边做起,从基本道德规范做起,把良好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道德建设。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实实在在推动社会道德建设,而不能仅仅停留在鲜花和掌声中。道德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领域,还需建立更多惩恶扬善的新机制,还需更多更大胆的尝试。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