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公益广告展播--金坛刻纸
发布日期:2014-03-04

  知礼仪 守礼仪 行礼仪

  ——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公益广告展播

金坛市刻纸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金坛刻纸起源

  金坛刻纸被誉为“江南一枝花”,它是民间剪纸的一个派系,是以纸张为材料、刻刀为主要工具的一种镂空的平面造型艺术,明清时即有雏形流传。

  金坛刻纸的刻法曾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探索。最初的刻制方法,是按图稿用单面刀在玻璃上硬刻,后来改用蜡盘(油盘)为托板,并进行刻刀等工具的改进,使刻制的工效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此外,还运用了吹塑纸为材料,以镂空刻法增加了作品的浮雕感。同时,在纸张和篇幅上也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尝试。金坛刻纸在业务结构和经营管理形式上,1992年,有关部门批准文化馆在原工艺美术社的基础上,组合成立了“金坛刻纸艺术研究所”。

  1993年,金坛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刻纸之乡”;2008年,金坛刻纸被国务院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坛刻纸特色

  金坛刻纸保存了纯朴和清新的特质,显示出来的艺术特点非常鲜明。

  题材内容广泛。突出表现在反映现代农村生活和主题性的创作--有反映江南农村生产情景、农村崭新精神风貌、民族团结等。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形式上既采用传统民间剪纸的斗方、团花、中堂等,又创新现代审美形式,手法上,由阳刻转向阴刻;由传统的单色向填彩、点彩、衬彩等综合手法转变。此外,还首倡叠层表现手法。

  作品幅式较宏大。金坛刻纸一改剪制工具限制,现在刻纸可根据题材内容选中大幅或巨幅,显其大气势。

  刻纸构图繁茂。金坛刻纸的构图既讲简洁、也讲究丰富和繁茂,用散点透视,阴阳黑白对比关系错综复杂,处理得和谐统一。

  纸材运用的创新。剪刻纸的基础材料是纸张,现代金坛刻纸常用漆纸、宣纸、碳化纸、植绒纸等,而吹塑纸的运用,刻出的效果好。纸材创新使刻纸技法也随之创新,如“叠层法”、“镂空法”等。

  刻纸手法博采众长。金坛刻纸学习和借鉴众家艺术手法之长,运用到了创作--如江南剪纸的细腻融北方的粗犷。

  刻纸文化融入“八礼四仪”文明礼仪教育

  金坛刻纸扎根于现代生活,扩展题材内容,提升创新力、丰富主题,按照《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要求,金坛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通知》,由市文明办牵头协调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创作,开展了未成年人“八礼四仪”刻纸设计公益广告征集工作。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杨兆群主设计,其刻纸作品风格具有内柔外刚、顿挫有力、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的特点。重点对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文明礼仪,设计了卡通直观的图案。刻纸作品的形象性,深受未成年人的喜欢;刻纸效果的细腻性,使作品更有品位,提升未成年人的审美观;刻纸布局的精致性,更显艺术特点,弘扬了金坛的特色文化,教育未成年人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金坛文明办创新地以刻纸的形式表现八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加升国旗、入队、入团、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游览之礼 作者:金坛剪刻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p#

 

 

 

 

餐饮之礼 作者:杨兆群  何雅雯  陈卫星

#p#

 

 

 

 

待人之礼 作者:杨兆群  何雅雯  陈卫星

#p#

 

观赏之礼幼儿篇--学会鼓掌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幼儿篇-不乱扔杂物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幼儿篇-不乱走动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小学篇-提前入场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小学生篇-不高声讲话 作者:李祥

#p#

 

观赏之礼小学篇-不站立过道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小学篇---有序离场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中学篇--文明喝彩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初中篇-不爆粗口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初中篇-不随意拍照 作者:李祥

#p#

 

观赏之礼中学篇-脱帽观看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中学篇-适时离场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高中篇-正装观赏 作者:李祥

 

观赏之礼高中篇--关机看赛 作者:李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