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未成年人“8礼规范”:跟随VS傻等 走路要有走路样
发布日期:2014-03-25

  下午3点多,正是小学放学时间。记者在市中心南大街一带发现,不少系着红领巾、背着小书包的孩子跟随着人流,闯红灯的闯红灯、穿马路的穿马路、跨护栏的跨护栏……

  在公园路与延陵路交叉口,一位女生原本是站在人行道上等红灯的,但看到连续有3个人对红灯视若无睹地过了马路之后,她犹豫了一会儿,也跟着一拨人闯了红灯。

  在校园周边,学生不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并不鲜见。市一中教导主任季一鸣告诉记者,包括他自己在内,好几个学校的相关老师都曾被召集到交警支队去观看校园附近岔路口的监控录像,看看自己学校的学生存在哪些不文明交通行为。

  “我发现,其实不少都是学生的一种‘跟随’行为。”季一鸣说,“学生在学校里已经接受到了文明交通的教育,但是到了路边,看了人家走,自己也就不怎么愿意停着‘傻等’了。”

  实验小学同样地处市中心,附近有多个公交车站。据教导主任汤琰观察,放学时等公交的学生多,往往车一来,一群孩子一拥而上、推推搡搡;还有的孩子,则把书包挂在前来接自己的家长身上,自己坐下来吃点心。

  在文化宫、人民公园等几个周边学校较多、又需要通过地下通道进站的BRT站台,记者还看到,同学们三五成群,或互相追逐着跑上楼梯,或并排着站在扶梯上交谈。

  根据《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规定,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走行为。除此之外,《规范》对于孩子们如何“走有走样”做出了具体规定:

  3-6岁(幼儿园阶段)

  1.看到红灯知道停、看到绿灯知道行。

  2.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3.行走时跟好家长,不在马路上奔跑嬉闹。

  7-12岁(小学阶段)

  1.认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

  2.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3.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5.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左侧通道。

  6.不乱按电梯按钮。

  13-15岁(初中阶段)

  1.步行走人行道,骑车走慢车道。

  2.骑自行车进出校园大门要推行。

  3.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让路。

  4.不翻越交通隔离护栏。

  5.不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吃东西。

  6.热心为他人指路。

  16-18岁(高中阶段)

  1.进出电梯礼让他人。

  2.采取合理方式帮助跌倒路人。

  3.主动搀扶老人、盲人过马路。

  4.不在道路上交谈围观,拥堵交通。

  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把脚跷到前方椅背上。

  行走之礼目标

  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