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孝老爱亲 王建锋:照顾瘫痪母亲这是理所应当的事
发布日期:2014-04-18

 

  四月的天如同孩子的脸,总是变化无常,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阴雨绵绵。4月10日这天,金灿灿的阳光从天空倾泻下来,中午的气温陡然升至二十多度。

  位于中吴大道南侧的雕庄街道清溪村村委会旁,一排白色的三层楼房整齐又挺拔。略显突兀的是,一户人家门前的水泥地上晒满了棉被和衣物,五颜六色、随风飘扬。走入客堂,年过五旬的男主人王建锋正推着轮椅上瘫痪母亲,准备外出晒太阳。

  一米七左右的个头,黝黑的脸庞,沧桑的面容略显疲惫。早上8点才下夜班的王建锋一刻未合眼,已围着母亲忙活了一个上午:煎药、烧饭、按摩……对于他来说,这就是如今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

  2008年,69岁的母亲丁玉珍突发脑溢血,经过抢救,终于挽回生命,却从此瘫痪在床。突如其来的变故沉重的打破了一家子的平静,原本手脚麻利操持家务的“一把手”母亲,一下子成为了需要专人照料的“负担”,这让一家大小都有些猝不及防,“以前家里都是我妈操持的,不需要我们做家务,一倒下来整个都不一样了。”

  在这之后,更多的重担落在了儿子王建锋的肩上。买菜、烧饭、清洗衣物……甚至是接屎接尿。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王建锋向单位领导申请上夜班,“这样我就可以上一天休一天,留下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母亲。”采访中,他也坦言,夜班很辛苦,“晚上没有觉睡总是两样的。”

  母亲丁玉珍不能自理,经常把衣物、床褥弄脏,一天内少则七八次,多则十几次。对于王建锋一家来说,清洗工作便成为了“重头戏”,时常还因为数量太多分批清洗。六年来,家中的双缸滚筒洗衣机早已不堪重负,更换了两台。提起换洗的尿布,王建锋有些感慨,“我妈尿不湿过敏,只能用棉尿布。这些尿布还是她在我小时候给我做的,没想到现在竟然用上了。”

  冬日的午后,清溪村的村民们总能看到一个身影挑着水桶从王家进出,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王建锋。两个白色的塑料桶、一根磨得光滑的扁担,在王建锋家的客堂门口,记者见到了这副工具。由于常年卧床,母亲丁玉珍的身体偏于僵硬,为了防止肌肉萎缩,每天午饭后王建锋都要为母亲做全身按摩,“按摩前需要在浴缸里把身体的经脉泡软。”夏天天热可以直接用淋浴器放水,可到了冬天,浴室的水凉的快,王建锋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带着水桶到附近的老虎灶去买热水。回想第一次挑水的情景,仿佛一切发生在昨天,“当时觉得好累,还担心身体被桶烫着,只能挑一会歇一下,挑了一次下来整个人都很酸痛。”但无论多么艰辛,王建锋风雨无阻,十几分钟的路程,六七十斤的热水,如今对于他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难事。

  六年来,王建锋的不离不弃感动了邻里,在邻居史亚平看来,王建锋的照料确是无微不至,“他们真的花了很多功夫,家里也很和睦。”但村里还是有一些风言风语在流传,提起这些,王建锋抿了抿嘴,有些无奈,“有人觉得我小气,不舍得花钱请个保姆,其实之前我们请过好多个。”几年前,王建锋家也请过保姆,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都呆不长,“他们嫌累嫌臭,不太愿意干。”自三年前一个新请的保姆把母亲丁玉珍烫伤后,王建锋一家便打消了请保姆的念头。提到养老院,王建锋眉头紧皱,摇了摇头,“送养老院可不行,几个人一个房间,气味重,吃的也没有家里好,还是家里照顾的放心。”

  如今,丁玉珍的身体在慢慢康复,手不肿胀了,右手能拿勺吃饭,甚至可以坐着轮椅出门。对此王建锋很欣慰,“这几年我妈的身体真的好了很多,之前病重的时候医生告诉我们不会好了。”在他看来,自己和家人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些年,王建锋全然放弃了自己的业余生活,没有去过电影院,很少逛街,单位组织的旅游也都一一放弃。但只要母亲想出去逛逛,他总是义不容辞,“我妈喜欢我们推着她出去转转,近一点去菜场,远一点也去过红梅公园、苏州、无锡,每次她都特别开心。”说起愿望,王建锋的回答依旧离不开母亲,“希望等她再好一点,可以带她去更远的地方玩玩。”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王建锋看来,这些都是作为儿子应该做的,“小时候都是妈妈拉扯大的,我女儿也一直跟着奶奶长大,现在她生病了,我们来照顾她是理所应当的。”孝顺母亲、永不放弃,对于王建锋来说,永远是最重要的事。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