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系统化推进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
发布日期:2014-04-28 |
礼仪教育润物无声,分享品行逐步养成 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一向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将“礼仪”作为学校“培养会分享的实小人”五方面教育内容之一,坚持了五年。 一、不断丰富“礼仪教育”内容,建构了分享品行养成框架 常州市实验小学将礼仪教育内容有机纳入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之中。我们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分享的实小人。自2008年起便开始研究教育部立项课题《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行动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分享呢?学校开始进行“五分享五学会”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我们根据不同年段提出了“学会礼仪”的要求……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了《我是银杏娃》争章手册的制订与使用。这本小册子,每个学生小学阶段会有三本,分低、中、高年段。我们开展争章活动。其中的“礼仪章”就是按照“学会礼仪”的具体要求来评价的。学生通过努力,会得到小章和大章。而我们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关键是督促学生养成习惯。进入“十二五”,我们又开始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围绕小学生的“分享品行养成”,我们开始建构起了“S-H-A-R-E”的分享行动框架。我们把这五大行动串成一段“分享之旅”,其中的“礼仪行动”就是我们的“银杏娃礼仪之旅”。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经历与体验并将宝贵的经历记录下来,我们将原来的《银杏娃争章手册》修订成了《银杏娃分享之旅》手册。孩子们手里有了这本小册子,这是我们校本化的“成长档案袋”。至此,实验小学形成了“培养会分享的实小人”的培养目标,制订了德育目标,明确了“五大行动”的培养策略,制订了细致的养成要求,编制了评价标准,设置了评价流程,制作了各式银杏娃标志,还形成了银杏娃形象标识。如今,我们还专门设置了“银杏娃分享之旅”走廊文化,给了学生们更多展示的平台,成长的时空。 二、不断改进“礼仪教育”评价,进行了礼仪银杏娃评选 “礼仪银杏娃”是如何评选出来的呢?通过一个阶段的观察,我们发现,光进行“要讲文明礼仪”教育并没有起到多少效果,孩子们需要知道“我该怎么做”?学校着手开始进行低重心、求实效的系列教育。 首先,变革“仪式教育”,让学生唱主角。我们开发了“经历课程”。拿“仪式课程”来说,我们认为,“仪式”教育对于小学生礼仪养成能够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让人感动的毕业典礼、有特别意义的入学第一课、给人重要体验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我们都遵循让学生唱主角。因此进行了讲话主题、讲话主体、讲话形式的创新。如“礼仪教育”就是由学生创编了儿歌,用小快板的方式进行表演,受到学生喜欢。 如: 不说脏话讲文明,待人真诚建友谊,互帮互助暖心底。 集会做操快静齐,绿色通道要维护,进出校门守秩序。 爱护学校花草木,小小纸屑主动捡。 就餐电影不喧哗,外出乘车不拥挤。 自护设施与古迹,损坏物品表歉意。 读报纸,看电视,了解国内外时事。 搞寻访,听故事,指导党的光荣史。 对外交往有礼仪,不卑不亢有节气。 银杏娃,要谨记: 分享文明光辉史,时时处处懂礼仪。 热爱祖国最光荣,危害祖国遭唾弃!遭唾弃! 我们出版了专着《小学“国旗下讲话”创新活动设计40例》,将这几年来原创的升旗仪式以案例方式提供大家分享。 其次,开展争创“礼仪银杏娃”的专题教育。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制作了“礼仪教育”微课程,让所有班级学生观看、学习。其中的教育内容涵盖了不同年段的礼仪要求,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地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收到较好效果。我们开展“礼仪大家谈”的道德讲堂教育,让同学们现身说法。我们还将礼仪银杏娃的具体要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学校宣传橱窗定期展出。凡是在礼仪方面有进步的或者一向做得好的学生可以成为“分享源”。我们开展“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的评选。评选出的礼仪银杏娃会在橱窗里展示。特别是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会举行隆重的表彰会,校领导会亲自给学生戴上徽章,以示鼓励。 第三,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以“给学生100种分享经历”来促使学生分享品行的养成。贯穿这100种分享经历的,就是“礼仪教育”,因为无论参与到什么活动体验中,如何做一个“文明人”是基本要求。因此,在大型综合实践活动经历中,重视游览、观赏、行走之礼教育;在主题教育活动经历中,重视仪表、言谈、待人之礼教育等。 第四,2014年起,我们开始了“道德积分卡”发放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我们启动了三种卡的发放工作。这张小小的卡片起到了大大的作用。它是肯定。凡是能够遵守“礼仪银杏娃”要求的,随时随地可以得到总值日老师的一张小卡。它是引导。同样是进校门打招呼,我们对那些既能跟值日老师打招呼,又能跟保安叔叔、值日同学打招呼的的同学送出一张小卡片。它是鼓励。有些孩子胆小内向,老师就要善于发现进步并鼓励。凡是能够大胆开口打招呼的,就是进步,就可以鼓励性地送出一张小卡。当然,用餐有礼的、排队有礼的、待人有礼的,我们都会关注。所以,小卡片本身没什么,但用得好,就能帮助学生养成礼仪好习惯,就能引导老师多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多一双发现的眼睛。当集齐同类的五张小卡片,就可以到学校的“道德银行”换取一张中卡;集满三张中卡可以换取一张大卡。拿到大卡,就能获得“道德小明星”的奖状了。 三、深化学校“礼仪教育”内涵,校本化实施“八礼四仪”教育 2014年4月,江苏省“八礼”教育正式启动。学校意识到,这是深化学校礼仪教育的契机。于是,我们在4月14日平冈校区的升旗仪式上简朴但隆重地举行了“八礼”教育启动仪式。这次启动仪式上,我们结合了“雷锋像”回家落成仪式一起进行。1992年3月5日,在平冈小学举行了隆重的雷锋像落成典礼。当时正值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0周年之际。自那时起,“学雷锋见行动”活动就在平冈小学开始了。一晃过去22年了。在新校园里如何让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呢?我们找到了新的结合点。除了雷锋像“回家”,更应让“雷锋精神”回家。于是,我们校本化地进行了“八礼”的解读,将“八礼”要求编进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新唱》的歌曲之中。 学习雷锋,仪态大方;学习雷锋,勤俭节约; 学习雷锋,诚恳友善;学习雷锋,友爱伙伴; 学习雷锋,扶老助弱;学习雷锋,爱护环境; 学习雷锋,恪守公德;学习雷锋,按规行礼。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