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
发布日期:2014-04-30 |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国人的职业观也栉风沐雨几经变迁,从最初的一线劳动人民最光荣,到改革开放人人下海经商,再到如今千军万马争考公务员。这一方面体现了因时代背景差异带来的观念更迭,另一方面则透露着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取向。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于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然而,什么样的职业观才算正确?可谓见仁见智。从大我的角度说,为人民服务便是正确职业观,择业要以国家需要为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中的爱国、敬业,便是如此。把职业同民族振兴、祖国富强联系起来,并不好高骛远,只要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平凡岗位一样可以闪耀出精彩。 那么,小我的角度又何说?职业是谋生手段,如果要让生活更美好,这就不能光止于无私奉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敬业爱岗为社会奉献的同时,贡献越大,回报就越大。当然,这里不能不提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与友善。无诚信不立,无友善不成。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不至于在职场迷失。 近日,记者采访了常州一些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人士,他们所秉持的职业观又是什么呢?
四〇后的匡启键:大事不糊涂,处事要谨慎 职业观标签:爱国 与新中国同龄的匡启键,系原新华日报社高级记者,196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回顾他的职业生涯,他觉得作为一个党报记者、党员记者,努力做到“大事不糊涂,处事要谨慎”,这是应具备的“职业观”。 所谓“大事不糊涂”,他觉得作为一个党报记者、党员记者,首先要明确自己身份:一是为党和人民利益服务的,要有担当,要有社会责任感。二是作为新闻记者,不能忘记自己党员身份,要按新闻规律写稿;作为共产党员,要按党性原则办事。一旦明确身份定位,就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讲操守。在事关党和人民利益、事关全局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听从党的指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自说自话,自行其事;在事关媒体的公信力、事关自己人格的这些关键问题上,要好好地把控自己,奉公守法,不做出格的事,不以稿谋私,不贪不沾。 遵守党的纪律,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不是就要排斥独立思考呢?他的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他认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都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能在自己都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跟风跑,人云亦云;但是,他也指出不能借“独立思考”,借自己“不领会”“不理解”,而在事关全局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离心离德,与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假如一时不理解,可以保留自己意见,可以按组织原则提出自己见解,有权保持沉默甚至不写相关稿件,但绝不能在公开的报道中违背党的大政方针,与党的决定唱反调,不能背离事实胡编乱造,搞“客里空”的假报道。 所谓“处事要谨慎”,就是处理各种事务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谨慎从事。记者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手中的笔,自然也具有某种“权力”,也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要善自操守,工作中要有如履薄冰之感,不仅“念念有如临战日”,还要“心心常作过桥时”。在交友、采访、写作等方面,要慎独,慎小,慎微,尽最大可能,少犯或不犯错误、不出事实与文字等方面的差错。 处事要谨慎,当然不是让记者都胆小怕事、畏前缩后,失去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斗志,而是要鼓励记者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又创造性地干好自己工作。在事业上有建树,工作上能出彩。 #p#
六〇后的万静波:病人需要的,就是我要做的 职业观标签:敬业 万静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0年,先后任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内分泌科护士长,兼任大内科科护士长。 做过护士的人都知道,“儿科护理”就是“脏、累、苦”的代名词,而万静波在儿科一干就是二十年。与皱着眉或是流着泪却又难以表达病情和需要的患儿、焦虑不安的家长们相对,她从无抱怨,总是用母亲般柔软的话语和温柔娴熟的双手让他们平静下来,因为她已经把自己炽热的情感倾注在那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中。 “病人需要的,就是我要做的”,这是万静波自踏上工作岗位起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世纪八十年代,医学分科尚未细化,儿科病种复杂,时常遇到高危患儿抢救,每次万静波总是冲在最前面。 在她精心护理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患儿,不计其数。她早已习惯患儿家长发自内心的感谢,每回她都淡淡一笑:“这是我的工作,应该的。”可当那些经天使之手摆脱病扰的孩子再次来到她身旁,亲切地叫她一声“万妈妈”时,她的眼睛都会发亮。 万静波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同时也是位优秀的护理管理和教育专家。2010年,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吹响号角的时刻,她不畏艰难,带领全科护理同仁直面改革,科室成为常州市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她率先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行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制,全面改进了病房管理制度,把病人的需要放在所有护理服务的中心,出色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她本人和带领的病区也分别获得江苏省优质护理先进个人和病区光荣称号。 在护理这片洒满爱心的土壤里,万静波的辛勤耕耘换来了丰收。敬业,是她职业观的醒目标签。 #p#
七〇后的徐仙:凭良心做事、靠诚信经营 职业观标签:诚信 七〇后的徐仙是西林新阳光国际食品城家家有囍喜糖店店主。在个体经营中,她始终恪守诚信原则,严把糖果进货关,坚持采购品牌喜糖,宁可利薄一点,也不让一粒临近保质期的糖果从店中流出。 2010年,徐仙成为西林新阳光国际食品城首批入驻经营户之一。从店铺开张至今,徐仙把“诚信”视为生命来维护,坚持采购“阿尔卑斯”、“德芙”、“费列罗”、“好时”等品牌喜糖,对于过期、质量没保证、来源不明的喜糖,一律不经手出售。 她还一直坚守“货到付款”、“多退少补”、“涨价说明”等经商原则,对来店铺购买喜糖的大小客户许下这样的承诺:凡来批发或购买喜糖的,只要预付10%的定金,哪怕交货时市场价格上涨,仍按原价格交易,对于顾客剩下的保质期内的喜糖,均可按原价退货。这样一来,客户的购买风险就完全转嫁到了她的身上。 徐仙说:“这虽然有风险,但其实也是有收获的,因为这样做,我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由于诚信经营,她在婚庆喜糖批发生意圈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甚至有远在北京的客户慕名而来购买喜糖。 “凭良心做事、靠诚信经营”,与其说这是徐仙的商业观,毋宁说是她的职业观。商者无信不立,徐仙深以为然。 #p#
八〇后的程勇:从“靠”职业生存到“为”职业生存 职业观标签:友善 大学生村官程勇说:“如果您让我谈职业观,我想我很难去界定清楚它的内涵是什么、外延又是什么。一个人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时刻,可能面临着一个选择集,或许最终走上的工作岗位不是自己最钟情的,但至少是应该尊重的,因为它让我找到了我的价值所在。如果非要试图去说清楚什么是职业观的话,我想到了两个字“靠”与“为”:是仅“靠”职业而生存还是更要“为”职业而生存?” 程勇口中的“靠”与“为”,显然是一种态度选择。“靠”是被动的,“为”则是主动的。 作为一名八零后,在选择村官这个职业时,也思考过是“靠”它去生存,还是要“为”它去生存。在一些人看来,大学生村官是一项幸福的职业,它的幸福在于工作稳定、待遇尚可、压力较低。但在程勇看来,这只回答了第一个层面的问题:“靠”它来生存。可是,他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让他身边的人感受到幸福,让职业成为一份事业。 当他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后,便开始思索如何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幸福。三个月后,程勇开始牵头发起志愿服务,并成立了公益联盟。一路走来,有过辛酸、有过犹豫,面临着经费难、占用休息时间多、开展活动难等诸多问题。做一次公益是简单的,难的是志愿者和团队始终保持最初那份对公益的激情。 程勇结对的失独靳阿姨家中洗衣机坏了,下班后来到她家中帮忙查看、联系维修人员。当靳阿姨送他出门时说:如果儿子还在就不用麻烦你了。转身的一瞬间,程勇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提醒不要对着孩子拍照。可当程勇走进这群被遗弃的孤残儿童时,他们张着稚嫩的小手,指着他挂在胸前的相机,争相喊着“爸爸,照照”。那一刻,志愿者们的眼角都湿润了。正是受助者对爱的渴望,让他和他们团队始终保持着对这份职业的激情和执着;正是这份激情与执着,让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一路携手走过。 “我们选择大学生村官职业,就应该在这岗位上努力思考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更友善。”程勇的话语充满着人性的柔软。
无论是爱国,还是敬业;也无论是诚信,还是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些标签,总会与某个时代某个人的职业观相耦合。是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职业观,但这些不同职业观应该有着共同的、核心的价值取向,换一种说法叫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