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漕桥好人”捐遗体:什么都不留下也无所谓 |
发布日期:2014-04-30 |
29日上午,家住常州市武进区漕桥的华友根来到常州市红十字会,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字,承诺死后无条件捐献遗体进行医学实验。今年65岁的华友根是个“热心肠”,做了许多好事:一直服侍重病孤寡老人、热心照顾九旬老夫妻、义务巡逻15公里的漕河河道……被当地村民称为“漕桥好人”。 29日上午,在市红十字会捐献工作部,华友根郑重地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以前想过海葬,后来想想还是把遗体捐给国家,这样更有价值。今天得偿所愿,也算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贡献。” 华友根是我市第130名申请遗体捐赠的市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人成功捐献遗体。除了眼角膜,遗体将捐献给医院进行医学实验。记者看到,这130位志愿者中,年纪最大的87岁,最小的是一名2岁的女孩。 “如果成功捐献,志愿者的名字会刻上设在栖凤山陵园的纪念碑。因为医学实验后遗体统一火化,所以家属无法拿回骨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罗杰解释说。 “不要不要,一样不要,什么都不留下也无所谓。”华友根豪爽地摆摆手。 记者了解到,华友根是名退伍军人,曾在珍宝岛当过兵。复员后,在化肥厂当过工人,也摆过小摊。目前,退休金每月1300元。 2011年,宜兴浜头村69岁的冯老汉被确诊得了胃癌。冯老汉终身未娶,住院的十几天,都是华友根服侍。冯老汉回家后,华友根每天都会推着小三轮车,送他去漕桥医院挂水,没一天间断。 冯老汉家种了4亩地,生病后老人一直惦记着,担心地荒废了。看老人不安心,华友根帮他打理起田地,撒药、拔草、除虫、收割……一直忙到1年多后冯老汉去世。 今年2月,漕桥老街98岁的老人李赛松家里厨房起火,虽然火很快扑灭,但厨房被烧得一塌糊涂,墙壁被熏黑了。老两口给华友根打了电话,他二话没说,十多分钟后赶到老夫妻家,擦墙、拖地,忙了大半天,厨房终于收拾干净。 华友根的老伴唐荷珍说,华友根经常没日没夜在外忙,家里的事情却很少关心,“别人有困难,第一个想到他。家里很多事,我们却从来不喊他。” 华友根呵呵地陪着笑,“女儿成家了,你身体也不错,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啊。” “我虽然不富有,但有吃有穿。”华友根说,每天这么忙忙碌碌,他很开心。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