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常州好人”:80后美女刑警救助12个娃 |
发布日期:2014-05-19 |
经过公开推荐、网络投票评议、主办方综合审定,3月份“常州好人”结果揭晓。3月份“常州好人”是从26名候选人中产生的。 谈必行 常州好人榜
类别:助人为乐 凌青,女,1982年2月出生,武进区公安局嘉泽派出所刑警组警长。 上军校二年级时,凌青认识了怀化女孩小琳(化名)。那时的小琳正在上初三,父母残疾,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凌青把小琳当做妹妹,把自己不多的生活费拿出来买生活学习用品寄给小琳。如今,小琳已在苏州某社区工作,并结婚生子,她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姐妹。而从那时起,凌青就没有忽略过一个在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需要帮助的孩子,她给他们送去希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13年间,从军营到警营,她用一颗美丽的心托起了12个困难家庭孩子的希望。
何官,男,1978年5月出生,茶山街道同济桥社区清洁工。 何官老家安徽阜阳,20岁时来到常州。十年前,何官在茶山街道同济桥社区做起了社区清洁工,一家人住进了社区的公共停车库。小区的居民谁家有不方便的事情都喜欢叫何官帮忙。何官家墙上挂了一本日历,上面记录了小区居民家的电话号码和具体要帮忙做的事情,例如张家公公买两袋黄酒,李家婆婆买半斤馄饨皮子。谁家的水龙头坏了、电灯坏了,门锁坏了,也都叫小何帮忙换一下。 三年前,居民裴红萍得了尿毒症,中风后瘫痪在床,每周有三天要去医院做血透。三年多,何官帮着裴红萍丈夫抬了几百次轮椅,直到她去世。 类别:见义勇为
孙征南,男,1969年7月出生,安徽萧县人,现暂住北港街道塘门村委闵家塘23号,新阳光国际食品城鸿翔物流有限公司驾驶员。 2013年4月23日傍晚6点左右,孙征南从保定送货回来,途径北港街道创新桥时,看到一个老阿姨站在路边挥手,喊着“有人落水了!”孙征南立马下车跑到河岸边,发现水面上飘浮着一个小孩。他赶忙脱掉衣服,从2米高的河岸上纵身跳进水中,奋力游向落水孩子,一把将他抓住拖向岸边。岸边的一个小伙子把他和孩子拉了上来。 此时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周围人陆续拨打120和110。孙征南则连续进行心肺按压了两分钟,再不断拍打背部,孩子终于苏醒了过来。
朱云芳,1951年10月25日出生,花溪社区居民。 2011年8月26日傍晚,朱云芳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在楼下信步闲游,突然,一声急促的呼救划破了宁静。朱云芳寻声冲到河边,只见河中央已无半点人影,仅剩一撮头发在水面浮动。他衣袜未脱就一个纵身跃入河中。时值处暑,又逢连日降雨,公园里河水普涨。朱云芳游到落水者身边,一把将落水者捞起,奋力划着水游上了岸。大家帮忙把落水的老人送上了120急救车,朱云芳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家。
类别:诚实守信 陈睿,男,1972年2月出生,常州神力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8年,陈睿放弃事业单位优越的工作条件,到当时经营状况极差的常州神力电机有限公司工作。凭着诚实守信,经过10多年的拼搏,神力公司从濒临破产,资不抵债年销售仅1000多万元的企业发展至现在年销售达6个多亿,固定资产1亿多的戚区龙头企业,连续多年被地方政府评为“三星企业”“信得过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陈睿没有忘记回报社会,积极从事光彩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公司,他每年拿出岗位100多个,为每一位员工都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他还一直捐助丁堰小学的贫困生,自创办公司以来,共计捐助社会公益事业400万元左右。 类别:敬业奉献 郜磊,男,1986年6月10日出生,金坛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城区中队河西警组警长。 2009年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以来,郜磊一直工作在道路交通管理第一线。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多次获得市局嘉奖和“冬季治安”行动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在虹桥警组任警长期间,他带领着虹桥警组设立的华罗庚实验学校护学岗,用雨天撑伞接送孩子过马路的举动温暖了无数家长。在华城警组任警长期间,他根据网民反应的热点民生问题,将警力分散至重点路段,解决了电胜桥菜场、旺朝饭店乱停放机动车辆的问题,同时依据在华罗庚实验学校周边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在河滨小学、华城小学、第五中学的执勤效率,有效缓解了学校放学所导致的道路拥堵状况。
钱小青,男,1978年9月出生,溧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戴埠中队、片长兼路灯巡查员。 每天傍晚,当大街小巷的路灯亮起,钱小青就要出发巡视着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公园灯光,甚至是角落里的每一盏路灯。路灯巡查员的工作,几乎没有陪家人吃晚饭的时间,看电视、陪孩子写作业、和爱人聊聊天,这些平常人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他却很难做到。每天傍晚他出门巡查,回到家已经是半夜。 台风“海葵”来袭的夜晚,他担心时好时坏的镇西工业园的华晶路东侧一排路灯,冒着雷雨来到一片漆黑的现场排查维修。盖上检修孔盖板通电后,所有路灯全亮了。 类别:孝老爱亲
戴荣娣,女,1969年4月24日生,金坛市指前镇卿卿针织厂职工。 戴荣娣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自己在集镇的一家厂里上班,丈夫在家养殖水产,家里虽不富裕,但生活和睦美满。可2010年4月,丈夫在朋友家吃完酒骑摩托车回家时发生了严重车祸,花了16万多元,丈夫还是成了植物人。 为了节省治疗费,戴荣娣把丈夫接回家里照顾。洗脸梳头,送水喂食,擦背搓脚,擦屎换尿垫都是由戴荣娣照顾料理。为了还十多万元的债务,戴荣娣让公公、婆婆抽时间白天照顾丈夫,自己到厂里后勤上班。然而去年9月,公公服伺儿子时不慎摔倒中风,照顾丈夫的责任再次全部落在戴荣娣身上。在她悉心照料下,奇迹终于出现了,现在丈夫不仅有了意识,而且象小孩一样和她咿呀说话。 向家田,男,1953年9月18日生,溧阳市上兴镇万家边村村民。 40多年前,20多岁的向家田和朱招娣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又得一子。可天有不测风云,向家田的岳母因病去世,岳父一家四口无人照料。向家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岳父一家接到自家来住,并推来一车车砖头水泥,一砖一瓦亲手盖起了新房。 家里吃饭的人多了,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向家田的身上。他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起来去镇上捡破烂补贴家用,白天在田里辛苦劳作,晚上还要安排照顾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2006年的一天,岳父不小心农药中毒,情况十分危急。向家田背起老人就往镇卫生院跑,从万家边村到上沛街上大约有10里路,当时还未通车,他咬紧牙关坚持,终于让老人及时得到抢救。岳父住院期间,向家田放下家中的农活,到处寻医问药,一直服侍在老人的左右,直到岳父的身体完全康复。不知情的人,还直夸老人的儿子真孝顺。
陶秋月,女,1951年 5月生,退休教师。 陶秋月的叔叔、婶婶未有生养,一直与陶秋月生活在一起。1999年,叔叔77岁时罹患食道癌住院,在放疗的六十多天里,陶秋月和丈夫日夜陪伴,倒茶喂饭,擦身喂药。与叔叔同住院的好几个病友都未满3年就相继去世,而叔叔活了10年。 叔叔走后,婶婶茶饭不思,日渐消瘦。陶秋月夫妇带着她从薛家搬到龙虎塘,与她同住一个房间,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大小病痛。在陶秋月夫妻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和女儿也特别懂得孝老爱亲。今年3月初,陶秋月出了车祸,在医院治疗半个月,是儿媳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