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一周一个“礼主题”刘海粟小学:家长也要培训
发布日期:2014-05-19

  在常州刘海粟小学,学生中心主任龚小鹰拿出几张手绘的卡片:白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铁、钾、维生素A含量也比较丰富,一杯熟的大白菜汁能提供几乎与一杯牛奶一样多的钙;西红柿,每人每天食用50-100克,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这是学生们在学校“餐德”主题教育中自己查阅资料并绘制的。

  龚小鹰说,学校每周定下一个文明礼仪养成的特别关注主题,边学边做,“我们觉得,首要的是让孩子们理解,培养之前先要懂;而懂的方式也不是说教,我们尽量把这种学习寓于孩子的动手实践中”。

  “餐德”就是本学期第3周的文明主题。

  “我们公布了一周菜谱,一方面让校医和学校的营养师向学生介绍,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了解这些菜的营养价值,并分析菜单,制作卡片,大家自然而然就懂得了不能挑食、不能浪费。”在此基础上,学校再通过“餐德歌”、微视频等进行教育,成效明显。

  今年3月,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还受到启发,在孩子生日时送了全班同学每人一份金针菇的种子、一个小喷水壶、一个花盆,并制作了一份如何种植金针菇的说明书。

  “文明礼仪的条文一句一句很枯燥,”龚小鹰说,“只有从源头上让孩子们去理解,这些内容才能真正印在他们心里,投射到实践中。”

  刘海粟小学是一所艺术特色学校,通过丰富的艺术选修课程,学校着力提升孩子们的个人修养,并在一景一物的布置中都蕴藏了“善美”意蕴,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氛围。同时,开设教师、家长、学生三级道德讲堂,并在孩子的成长序列中设置一年级入学的“知善礼”、四年级集体生日的“行善礼”和六年级毕业时的“成善礼”。

  刘海粟小学自2006年起还设立“美德银行”,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发放礼仪币、爱心币、诚信币等9种特殊币,每学期评选“美德富翁”,优化学生行为习惯,内化学生道德品质。

  “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孩子在家庭中的时间很长,家长的一言一行更是对他们耳濡目染。”龚小鹰说,本学期,学校已经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们进行了一次文明礼仪的专题培训,接下来,学校还将采取更多的方式发动家长,家校结合,形成文明礼仪教育的合力。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